7月28日,我市举办“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发布活动,市卫健委副主任、三级调研员孙大鹏,市医保局副局长赵传雷出席发布会,介绍今年来市卫健委和市医保局在民生领域为群众办实事情况。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德州市医疗保障局积极主动作为,强化责任担当,以人民为中心,以实际行动为民解忧,坚定人民立场,深入谋划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一、提高参保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待遇。为进一步提高参保人员的待遇水平,降低因患病年度内需多次住院治疗人员的经济负担。4月,出台了《关于对部分医疗保险政策进行调整的通知》,对部分医疗保障政策进行调整完善。一是调整参保人员年度内二次及以上住院的起付标准,参保人在一个医疗年度内第二次住院的,起付线降低50%,第三次及以上住院的不再设置起付线;二是参保职工在一、二级定点医疗机构住院,起付标准分别由450元、550元降低至200元和500元;三是提高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原来的8万元提高至15万元。文件自7月1日起正式执行,通过政策调整拉开了不同级别医疗机构起付标准差距,对引导群众小病在基层、首诊在基层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提高职工大额医疗补助标准。一是职工大额医疗补助最高支付限额由50万元提高至85万元;二是支付比例由分段比例调整为统一比例,一个医疗年度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以上、大额医疗补助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符合政策的医疗费用,由大额医疗补助金按92%比例支付。
三、提高大病保险保障水平。今年1月1日起,我市调整了大病保险支付政策:一是将省定大病保险特殊疗效药品支付比例由60%提高至80%,年度支付限额由20万元提高至40万元;二是将治疗戈谢病、庞贝氏病和法布雷病等三种罕见病的必需特殊疗效药品纳入大病保险保障范围,起付线为2万元 ,2-40万元部分报销80%,40万元(含)以上部分报销85%,年度最高支付限额可达90万元;三是增加职工大病保险支付范围,将经职工基本医保和大额医疗救助金支付后的个人负担部分纳入大病保险保障范围,起付线为1.5万元,1.5万元(含)到5万元部分可报销80%,5万元(含)以上部分报销85%,年度最高支付限额达40万元。政策的调整,有效提高了参保人员大病保障水平,减轻了经济负担。
四、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为积极发挥医保基金战略购买作用,深入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降低药价,减轻患者医疗负担,释放改革红利,市医保局将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制度化。一是持续推进国家四批次、省级、市级209种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上半年集采药品节约药费2.85亿元;二是持续落实国家集采冠脉支架、省集采耗材、联盟集中带量采购耗材;三是对国家第一批集中带量采购药品结余留用资金进行测算,并向医疗机构拨付结余留用资金706.21万元。
五、支持中医药发展工作。一是提高了中药饮片和中医诊疗技术的报销比例。将参保人使用目录内中药饮片、中医诊疗技术治疗的,中药饮片和中医诊疗技术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二是开展中医日间病房医保结算试点工作。将符合住院条件且不需要非治疗期间在院的以针灸治疗为主的24个病种疾病,纳入医保支付。三是提高了国家、省中医重点专科的报销比例。今年5月,对我市医疗机构的国家级中医药重点专科及建设单位的报销比例上浮12%,省重点优势专科的报销比例上浮8%,省中医药建设重点专科报销比例上浮4%;四是将疗效显著,符合经济性评价的中药自制剂纳入医保支付;五是将省内试点企业生产的1088个中药配方颗粒纳入医保支付。以上措施的推出,有效发挥了中医药原创优势在维护人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推动了我市中医医疗技术和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减轻患者就医负担。
六、大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德州作为DIP支付方式改革全国试点城市,市医保局成立了DIP领导小组和专家委员会,制定了《德州市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工作方案》,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预计10月底前完成模拟运行,进入实际付费阶段。试点工作的开展将进一步提升我市医保治理现代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
七、加快推进山东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德州平台建设。山东医保大健康服务平台德州平台,以打造慢性病管理德州模式为目标,积极推进慢性病管理中心和慢性病云药房建设,逐步实现慢病病人和“两病”病人线上就诊、就近取药,医保、医疗、医药线上线下融合发展。2020年6月开出了德州市第一张互联网电子处方,在全省第一个将互联网医院纳入医保定点。目前,宁津县已为2000余人提供线上处方开具和药品配送服务。德城、夏津、庆云等其他8个县市区的试点工作正在建设中。
八、加强基金监管,维护基金安全。医保基金是实现人民群众更高水平医疗保障的关键支撑,管好用好群众的“救命钱”,是医保部门的重要职责。在加强基金监管,维护基金安全方面,市医保局建设了医保基金智能化监管平台,实现了医保基金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时段监管。大力推进医保基金多部门综合监管,建立与纪检监察机关等相关部门重大案情通报、移送机制。加大循环交叉检查力度,连续两年实现定点医药机构检查全覆盖。今年5月,对全市1078家定点药店专项检查全覆盖,6-12月,开展以打击欺诈骗保为重点开展规范医保基金使用专项行动。通过加强监管,医保基金增幅回归到正常范围。
九、推行医保业务跨省通办。通过大厅设置“通办专窗”、建立“一窗收件、内部流转、一次办好”通办业务流程及开展“掌办”“网办”系统建设等措施,我市已实现医保电子凭证申领、医保参保信息变更、城乡居民参保登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异地就医备案等5项业务“跨省通办”,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就近、异地办理医保服务事项,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多跑腿”、“折返跑”等痛点难点问题。
十、上线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我市作为山东省首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试点城市,于7月16日成功上线国家医疗保障信息平台,为全省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德州样板”。上线后,将打破原有的信息壁垒,为全市560万参保人和20363家参保单位提供更加智能、便捷、高效的医保服务,将有效解决长期困扰医保部门的标准不统一、数据不互认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