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严限游令”来了!家长双手赞成,有孩子却动起“歪脑筋”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被网友视为史上最严的“限游令”来了,一时间不少家长喜笑颜开。8月30日,针对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问题,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

目前,各大网络游戏厂商的防沉迷系统已经全面调整完毕。德州晚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未成年人玩网络游戏时间确实受到大幅限制,但是也有人动起了“歪脑筋”。在防沉迷举措不断升级的同时,广大家长也应该提高重视,引导孩子正确对待网络游戏,毕竟人生不只有游戏。

王者荣耀“崩”了  崩溃的还有未成年玩家

“王者荣耀‘崩’了吗?”“匹配一直转圈,就是进不去啊!”9月4日晚20时,大量玩家反映“王者荣耀”无法登录,也无法进行匹配、排位以及巅峰赛等。随后,王者荣耀官方微博回应称:“收到反馈,部分玩家出现排位赛、巅峰赛进入异常的问题,我们正在紧急处理中。”

相比起王者荣耀官方微博评论区的“理解”“明日再战”等留言,不少未成年人玩家的内心同游戏一样也是崩溃的,因为每星期仅有的3个小时游戏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1个小时。有分析认为,网游“崩溃”是常有的事,而此次游戏进入异常或与未成年用户在周末同一时间争抢游戏有关。

“最严限游令”发布后,“王者荣耀”“和平精英”“江南百景图”“原神”等游戏厂商均发布公告,更新了防沉迷措施。9月7日(星期二),记者发现已无法以游客身份登录“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原神”等游戏。在以未成年人的身份进行验证后,均显示“无法游戏,请注意休息”等字样,可见防沉迷举措已“立竿见影”。

近年来,网游对于未成年人防沉迷措施不断加码,“最严限游令”一出,网上更是有不少未成年人表示十分“崩溃”。部分中学生、高中生表示,平时学习压力大,想打一两把游戏放松一下,而现在却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才可以玩,每周仅3个小时的游戏时间,总会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家长举双手赞成 希望孩子摆脱游戏的控制

在不少家长看来,规定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可以避免孩子们偷玩手机。“以往的游戏防沉迷系统只是规定未成年人每天玩某款游戏不能超过多长时间,超时后孩子可以再换另外一个游戏,这样算下来每天花在游戏上的时间也不少。现在好了,无论什么游戏都只能在固定的时间段内玩,家长管理孩子要容易多了。”市民刘先生说。

刘先生的儿子上小学五年级,平时没少因为孩子玩游戏着急。今年4月,孩子的班主任告诉家长,孩子上课时总是无精打采。在刘先生的再三逼问下,孩子才承认是凌晨偷偷在被窝里玩手机。一怒之下,刘先生没收了孩子的手机。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刘先生都会半夜偷偷起床看看孩子有没有偷玩手机。

部分家长工作忙,孩子放学后先让老人带,这些“小机灵鬼”就会打着上网课学习的旗号偷偷拿老人的手机玩游戏。有了新规定,即便是老人不懂手机游戏操作,也可以避免孩子们趁机玩游戏。

在“最严限游令”实施后,部分家长发现孩子平时没法玩游戏了,空余出来的时间开始用锻炼、看书、做手工等方式填补。面对孩子的这种变化,家长们十分欣喜,希望孩子们能以此为契机,逐渐摆脱网络游戏的控制。

未成年人“见招拆招” 单机和主机游戏成替代品

网络游戏没法玩,沉迷游戏的未成年人们开始“转移阵地”,单机和主机游戏成为“替代品”。

在小学生群体中,除了“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网络游戏外,单机游戏里“植物大战僵尸”、“我的世界”等也深受欢迎。在玩网络游戏游受限的情况下,他们则换成单机游戏继续沉迷在虚拟世界里。还有部分高中生有游戏机,已经通关很多次的游戏又再次成为他们打发时间的“法宝”。

“‘最严限游令’后,很可能有一大批老年人‘征战峡谷’。”这是网上的一句调侃,在这句玩笑的背后则反映出不少未成年人开始动起了“歪脑筋”。父母那里不好突破,他们就找各种理由从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手里骗来身份证,然后通过实名认证继续在网游里“征战”。

记者了解到,不少网络游戏除了实名认证外,还会有人脸识别等方式。部分未成年人凭着老年人不懂手机操作,故意让老人看手机来完成人脸识别。

15元租号玩两个小时 账号租卖形成灰色产业链

在手机应用内搜索“租号”,会显示出十余个游戏账号售卖、租赁的App,在部分网购平台同样也可以搜索到此类信息。游戏账号租卖形成的灰色产业链,可以轻松绕开防沉迷系统,为未成年人玩游戏大开方便之门。

9月6日晚,记者通过某购物平台搜索找到一家可以租售游戏账号的网店。咨询店家后,对方发过来一个链接,里面涉及的游戏账号包括“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等,可以选择微信或QQ登录,并且支持安卓或苹果手机。

以“王者荣耀”为例,该店铺的租号价格从每小时5元至40元不等,2小时起租。记者花15元租赁了一个“王者荣耀”账号后,商家发来一个网址,登录该网址后将网页上显示的二维码再次发给商家,待商家扫码验证后便可以直接进入游戏。整个过程中,记者没有收到任何防沉迷的提醒,而且商家还提醒记者不要退出游戏,如果游戏中出现人脸验证,需要尽快联系商家。

针对部分商家租卖游戏账号的行为,腾讯游戏近日回应称,账号租卖严重破坏游戏实名制和未成年人保护机制。截至目前,腾讯已向超过20家账号交易平台和多个电商平台起诉或发函,要求停止相关服务。

拒绝“手机带娃” 家长不能做“甩手掌柜”

根据今年8月发布的《未成年人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现象调研报告》,沉迷手机网络游戏的未成年人年龄最小的11岁,年龄最大的即将满18岁,大部分集中在14岁至17岁,且以男生居多,占93%左右。该报告还显示,90%的家长反映,沉迷网络游戏后,原本开朗的孩子性格大变,变得暴躁、说脏话。81%的家长反映,沉迷游戏对孩子学业造成了很大影响,甚至导致孩子辍学或休学。

游戏对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把孩子拉回现实不能只靠防沉迷系统。德州市石芦街小学校长张红表示,让孩子放下手机家长应该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很多家长为了方便看孩子,从小就把手机给孩子玩,这使得不少孩子‘触网’时间早,年纪很小就会玩游戏。而且游戏里的操作都是即时反馈,孩子很容易快速获得成绩感,比起学习更容易上瘾。家长应该控制孩子接触手机、电脑的时间,日常生活中自己也不要总抱着手机,要给孩子树立一个榜样。”张红说。

新学期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们一些终身受益的兴趣爱好,无论是体育运动,还是艺术特长或者阅读,都有益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家长要陪伴孩子成长,而不是让孩子用手机或玩游戏来打发时间。

 “最严限游令”的施行,让不少未成年人还不习惯,游戏时间的大幅减少可能会导致孩子易发脾气。德州九中副校长李玉霞建议,在不能打游戏的时候,家长不要一上来就让孩子去学习,这反而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应该给孩子一个适应的过程。空余出来的时间,可以先引导孩子培养其他兴趣爱好,让孩子们慢慢适应新的生活状态。

更重要的是,家长应该提高意识,让孩子们多接触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活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对待游戏的态度。


》》相关新闻

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约谈腾讯、网易等游戏企业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