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德州市涉诈预警1794条,谨防专门针对中学生的这些套路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预警通报


9月11日,德州市反电诈中心共接收、处理涉诈预警信息1794条。其中,杀猪盘类诈骗1155条(网络博彩类1026条,投资理财类129条);网络贷款、代办信用卡类诈骗421条;冒充电商物流客服类诈骗118条(冒充客服误操作71条,冒充客服退款26条,快递退款21条);兼职刷单类诈骗40条;冒充公检法类诈骗4条;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3条;其他类型53条。

1794条预警信息中,有194名群众接收到诈骗电话或短信,1600名群众登陆过诈骗网站或app。

德州市反电诈中心提醒广大群众:电信网络诈骗就在我们身边,请提高警惕,认真学习识骗知识,切实提高识骗能力,防止上当受骗。


德州市反电诈中心

2021年9月12日







 涉诈预警信息是指德州市反电诈中心通过上级公安机关推送、自建模型、技术研判等手段,及时发现我市居民正在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线索信息。发现预警信息后,德州市反电诈中心通过电话、短信、出警等方式,进行精准预警劝阻工作,防止群众上当受骗,避免诈骗案件发生。



反诈课堂丨骗术揭秘

针对学生群体类诈骗


危险!危险!危险!

近期

学生被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时有发生

请各位家长注意加强防范


真实案例一  扫码加入粉丝团

7月4日,小严(15岁)在家中玩手机时看见QQ好友发布了一条“扫码加入粉丝团”动态,于是扫码进群,并通过群里“客服”扫码支付参加了充值领福利活动。在小严支付了2.8元后,对方称其账户是未成年账户,导致对方账户被冻结,需使用家长手机转账才能解冻,否则其家长会被公检法起诉。小严很害怕便听从对方指挥操作家长手机转账10多万元,直到其家长发现才知道上当受骗。


真实案例二  接刷单任务

7月18日,温州某学生甲(男、9岁)在家中玩手机时,被陌生好友拉入一个QQ群,群内消息称可以免费领取“和平精英游戏皮肤”。学生甲信以为真,联系QQ群主后,对方发来一张二维码称扫码可以领红包。学生甲先后21次扫码,后被其父发现才知被骗,损失金额5万元。


真实案例三  购买游戏账号


7月1日,小纪(13岁)在“转转平台”看见有人出售游戏账号,觉得挺满意便加了对方提供的QQ号,加了QQ后对方又让其添加微信号先预付定金。后小纪通过微信转账支付了200元定金,对方就把其拉黑了。




近期家长和学生要注意防范这些针对学生的骗局

01游戏交易诈骗

骗子以游戏交易为名,引诱受害者进入虚假平台交易,从而实施诈骗。

02游戏代练诈骗

骗子以游戏代练为由,骗取受害者的微信或QQ账号,直接转走受害者微信或QQ账户里的钱,或利用骗取的账号冒充受害者向其好友实施诈骗。

03网上求职诈骗

骗子利用学生想在暑假进行勤工俭学这一心理,在求职网上发布招聘暑期工的虚假信息,以缴纳“培训费”“保证金”等理由,要求前来求职的学生转账汇款,从而实施诈骗。

04网络刷单诈骗

骗子发布虚假广告,招聘兼职刷单员,以做任务赚佣金为诱饵,骗取受害者信任后再以缴纳“保证金”“风险金”等理由进行诈骗。

05冒充好友诈骗

骗子盗取他人微信、QQ账号,以亲友住院需借钱周转为由骗取被盗账户好友的钱款。

06充值返利诈骗

骗子开设福利群,声称为答谢广大网友充多少钱返多少利,利用受害者贪小便宜的心理,用小额返利为诱饵,骗取大额充值款后将受害者踢群“拉黑”。

07低价购物诈骗

骗子在网络上发布低价买卖信息,引诱受害者进行线下交易,收钱后不予发货。



德州市反电诈中心提醒


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反诈骗教育。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链接一律不看不理不点;不理睬网络上故意搭讪的陌生人,不贪图小便宜,不轻信免费领装备、低价代练等说辞;对于任何理由的转账、汇款要求,坚决不听不信不转账。
千万不要轻易把自己的游戏账号密码告诉他人。交易时请务必通过正规、合法的第三方交易平台进行,转账汇款前一定要多方核实、谨慎操作。
家长要保管好自己的手机、银行卡等物品。不要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以免其受骗后大额转账汇款,同时也要关注孩子自己的微信账号、支付宝账号的余额。



德州市反电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