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台】清代崔氏双杰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崔氏双杰是清末民初盐山县崔程赵村(今庆云县前程赵村)的崔澄寰、崔炳炎兄弟。崔氏为当地名门望族,书香门第。崔澄寰之祖父兄弟四人,三人考中秀才。其父崔崙,字星源,道光癸卯科举人,授河南候补知县。崔澄寰兄弟七人,四人考中秀才,其与七弟崔炳炎考中举人后又中进士,“父子三举人,兄弟二进士”的佳话一直被人称道不衰。

崔澄寰(1841~1917),字竺西,自幼聪明,6岁入学,17岁中秀才,21岁中举人,清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中进士,被任命为户部候补主事,实际任户部则例馆提调官、漕运馆总纂官。按清朝律法仍以部员见习京官对待,三年见习期满,留京任用,钦加员外郎衔,补吏部稽勋司实缺主事兼文选司行走。光绪十年(1884年),任户部主事。光绪十六年(1890年),任吏部主事。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调任山西直隶州总办绛州厘捐。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补隰州直隶州知州,钦加知府衔,诰封中宪大夫。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主修《续隰州志》四卷。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春,因支持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被清政府谕令革职,发往边疆,永不释回。崔澄寰未等谕令到达,弃官携家逃往河南开封隐居。民国六年(1917年),病逝葬于开封。

崔炳炎(1863~1920),字兰西,号祝农,自幼聪颖,7岁随父读书,16岁中秀才,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戊子科举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甲辰恩科进士,出任广东潮阳知县。崔炳炎在任上励精图治,清正廉洁,勤政为民,深受百姓拥戴。卸任后,从事教育,二子随读,长子崔豪考入燕京大学,次子崔骥考入燕京师范大学。后来,全家迁居江西南昌落户。

崔炳炎才学卓著,与贾佩卿、蒋耀奎并称“燕南三杰”,著有《濂墨轩文集》《五千卷庐诗草》《博普通斋论议》二集、《大学申古编》一卷、《读朱志疑》一卷、《公法评议》四卷,先后为《古印集》《潮阳民情》《学宪审定潮州乡土教科书》作序。

史书上对于崔炳炎的记述不多,我们只能从现有的资料中了解其梗概。崔炳炎一生十分重视教育,《大清宣统政纪卷之二十八》说“潮阳县知县崔炳炎短于吏才,办事操切,惟文理尚优,均著以教职归部铨选。”《吾师圆五居士王弘愿先生》记载崔炳炎在潮州时的一段兴学经历:“金山书院者,潮州之最高学府也,亦改创中学堂。既数年,始有监督,首膺其选者,盐山崔炳炎大令也。大令研教育,能古文有声。既至潮,锐意整顿,首聘师充教席。”大名府志记载其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大名府知府陶式鉴监督崔炳炎改大名书院为大名府官立中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