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德州红色地标㉘ | 庆云县第一个党支部杨庄子党支部旧址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日益广泛和深入,中国人民有了新的觉醒,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观察和解决中国革命的问题,并先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庆云人民与全国各地的人民一样,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开始找到了解放自己的正确道路。

△中共庆云第一个党支部成立遗址(杨庄子)

庆云县是津南地区党团活动较早的县份之一。早在1922年到1924年期间,津南地区党的早期活动者刘格平就多次到庆云开展革命活动,传播进步思想,在他的组织领导下,杨庄子、后庄科、尚堂等村庄的进步青年先后成立了团小组,为庆云县党组织的建立播下了火种。

1926年7月,刘格平在天津经顺直省委组织部长于方舟和天津地委书记李季达介绍,由青年团员转为正式党员。8月,刘格平受北方区委和天津地委派遣以中共津南特派员兼国民党津南特派员的双重身份到津南地区发展党的组织。此时正值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中共中央执行委员李大钊也是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驻北京兼任国共两党在北方的负责人。刘格平以省立沧县二中、泊镇第九师范学校为中心,在庆云、盐山及津浦铁路沿线开展党的工作。同月,刘格平在大堤东村介绍刘子芳、刘景泉、王俊峰入党,建立大堤东村党支部,刘子芳任书记,刘景泉任组织委员,王俊峰任宣传委员。同年秋,刘格平以走亲戚作掩护,在庆云县杨庄子发展进步青年杨智荣、杨德智、杨德然入党,并在杨庄子村内的三间土房内,挂起了党在庆云的第一面党旗,建立了党在庆云的第一个党组织——杨庄子党支部,杨智荣任支部书记。正是这个当时仅有3人的党支部,点燃了庆云这方古老而厚重的热土上的“革命圣火”,团结带领庆云人民紧跟党的步伐,义无反顾、前赴后继的踏上了革命道路。随后,杨智荣又到郑家村一带发展党员,建立了党组织。

1927年2月,后庄科村也成立了党支部,肖卓之任支部书记。党的组织在庆云迅速壮大,党的革命活动在庆云广泛展开,逐步形成燎原之势,为后来冀鲁边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

△1991年刘格平为纪念

庆云县第一个党支部题字

杨德智,1904年出生于庆云县杨庄子,1926年秋入党,党支部支部委员。1937年10月在回家途中被特务杀害。

杨智荣,1901年出生于庆云县杨庄子,1926年秋入党,杨庄子支部书记。1943年秋被敌人杀害在本家院内。

杨德然,1910年出生于庆云县杨庄子,1926年秋入党。任支部委员。1928年3月,任中共庆云·盐山县委县委青年委员。1930年,受党组织委派,去庆云中学开展工作。他在校建立了党的组织,带领进步师生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对国民党反动当局的斗争。1934年4月,组织发动马颊河罢工斗争,被敌人逮捕。1936年出狱后,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1937年“七·七”事变后,曾同马振华、邸玉栋、刘金禄等同志成立“抗日救国军”。后来,又被派到汉奸司令刘佩臣部做瓦解工作。 1948年,因病回本县做教育工作。1963年退休。1979年6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