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在重阳节到来前,德州市民马世军和妻子芦寿英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到德城区红十字会,在遗体(角膜)捐献申请登记表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去年我和老伴就想登记了,因为疫情防控,这个想法我们推迟了。孩子们也都理解和支持我们进行遗体(器官)捐献。 ”今年70岁的马世军是工科所退休干部,也是一名老党员。他和老伴的性格都非常开朗豁达。
之所以萌生捐献遗体这个念头,是他和老伴在新闻上看到,有人在去世后将遗体捐献,不仅能用于医学研究,还能让失明的人重见光明。
“这件事在我心里装了很久。后来我对老伴提起,也想将遗体(角膜)捐献,没想到她说她也正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便在重阳节前一天,来到德城区红十字会,实现自己的愿望。
早些年,许多人思想比较保守,对遗体捐赠比较忌讳,而马世军却说活的时候好好活着,去世后捐献遗体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党和人民给予的,要是能在离世后再为国家、百姓做点实事,既不占用土地,不给儿女添负担,还能帮助有需要的人,这事多好!”马世军说。
据了解,截至目前,德州市累计312名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进行了登记,实现遗体捐献25例,角膜捐献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