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评:别让农村网民成为“小白兔”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中国互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97亿,农村地区互联网的普及,有效打通了农村消费升级和农产品上行的末梢循环,促进了信息沟通和资源整合,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力量。

       互联网在农村的普及,让大量农民踏上了互联网信息之路,但是也为网络安全工作带来了挑战。

       目前,绝大多数农村网民都是通过手机终端上网,他们都没有经过PC互联网时代的磨练,直接实现了“跳级”,加之部分网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因此面对汹涌而来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识别鉴别能力差,导致各种安全问题的发生。

      一是各类谣言虚假信息的传播。笔者所在的村庄群内,经常有人信以为真地转发一些虚假信息,比如一些早就被证明不可能存在的所谓新型农作物“辣椒树、黄瓜树”;比如一些转发短信会收到手机充值;……网络俨然成了农村谣言和假信息的最佳传播途径,笔者不得不

       二是各种网络诈骗瞄上了农村网民。从网上贷款到刷单赚佣金,从冒充乡镇干部到网购客服,使得农村成了电信网络诈骗重灾区,骗子简单的几招升级“套路”,就能许多妇女老人上当受骗,农民网民变成了网络骗子眼中的“小白兔”。

       三是“黄赌毒”信息不断侵害农村网民。“黄赌毒”信息借助网络,不断向农村渗透,污染了社会风气,扰乱了社会秩序。

        应对这些乱象,就要求政府部门应当把农村网络安全作为常态化的重点工作,一是把基层主流舆论阵地建设好,以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信息引导舆论,占领农村网络信息高地;二是结合农村实际,借鉴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信息安全下乡活动,多样化、经常性地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和宣传,切实增强农村网民去伪存真的辨别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