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盲人王福良:用双手按出的“光明”人生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著名诗人杜运燮曾在诗中写道:“黑暗是我的光明,是我的路。”盲人王福良就在这黑暗中走出了光明之路。

时值晚秋,阴雨绵绵,连日来的秋雨带给人们一丝寒意。10月13日16:30,位于德城区大东关颐景园小区西门外的一间诊疗室里,按摩师王福良刚刚送走一位顾客。屋内有些昏暗,听到记者的到来,王福良连忙打开了室内的灯。“今天阴天,屋里有点黑吧,我的眼睛是一点光也感受不到。”

1978年,王福良出生在德州市夏津县白马湖镇祁庄村。由于先天失明,他自出生起就从来没有见过阳光、树木、高山、鲜花等人世间的所有美好事物。但他从没有因此而失去过快乐,同样与小伙伴们在村里疯跑,下河游泳。直到他七岁时,小伙伴们都到学校上学,他才意识到自己的不同,便问妈妈:“为什么他们都能上学,而我却只能在家里呆着?”妈妈含泪告诉了他这个事实,并让他接受。

可是王福良并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望。“我跟着姐姐一起到学校里上课,老师教学生们读课文,我听了几次就背过了。”唯一让他感到遗憾的是,当别人拿起铅笔写字时,他只能默默地听着铅笔在纸上发出的“沙沙”声。

父母看到儿子如此好学,便四处打听,想让儿子在属于他的地方学习知识。为了求学,王福良先后在临清、泰安、青岛等多地学习。

2000年,在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针推专业学习了两年的王福良来到无锡一家按摩店实习。

提到第一个客人,他仍记忆犹新。“虽然在学校学了两年多,但没有临床经验,我问他做多长时间,他说做一个小时,把我愁的啊,这一个小时怎么按啊,一开始都不知道用什么手法,特别紧张,硬着头皮上呗。我按完这个客人后他说你按得挺好,挺舒服,我知道自己还可以。”第一个月,王福良拿到了1350元的工资。

王福良的世界里少了一束光,却比正常人看到的更多。在临床中,他一边工作一边总结,还经常参加一些培训班,无锡、北京、广东,都留下了王福良奋斗的身影。

命运对王福良无比苛刻,但他的梦却与正常人同样瑰丽迷人。2008年,他来到了青岛,在这里他拥有了自己的推拿店。“一开始就是我自己干,租的60多平米的店有七个床位,后来来做推拿的人越来越多,我就招聘了7个员工,三个月的时间就回本了。”

上天不会亏待努力的人,王福良的爱情之花也悄悄绽放,在青岛,他遇到了生命的另一半——同样是盲人的贾晓琨。随着生意逐渐步入正轨,夫妻俩还开始开办小儿推拿研修班。由于越来越忙,王福良关停了在青岛的门店,2018年,在德州买下来了如今的门市。

王福良是个懂得感恩的人,每个帮助他的人,他都默默记在心间。“最感谢的还是德州市残联,不仅每年都为我们提供免费学习培训的机会,在我创业时,还给我申请了1万元资金。”2010年,他在市残联的帮助下,考出了盲人医师资格证,“我这个店是德州唯一一个能刷医保卡的推拿店,每天来推拿店做小儿推拿的孩子有十几个,大人也有十五六个,我们根本忙不过来,打算再招聘五六名员工。我教的学员中不仅有盲人,还有明眼人呢。”王福良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他的小儿推拿研修班已经开办了40多期,已经培训了800多人,空闲时间,他还会在网上讲公益课,通过微信群回答学员们的各种问题。

10月15日是第38个国际盲人节,在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里,王福良想通过本报对广大盲友们说:“作为盲人不能让眼睛给自己带来不便,要在人生路上更加努力进取,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