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德州救助站王涛:挥洒青春创和谐 用爱心照亮回家路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工作40年来,王涛一直扎根在救助服务工作一线,始终践行着“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承诺。王涛常说:“民政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说到底就是为群众办好事、做善事、解难事。流浪乞讨人员这个特殊群体里大多是痴、呆、傻和孤、老、寡、残,他们的生活更需要我们去关心和帮助。”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12年7月2日深夜,一名湖南来德人员要求救助,随身带有患有麻风病的证明。王涛同志不顾被传染的危险,亲自将其带回救助站予以救助。第二天吃过早饭后,办理完救助出站手续,安全地将他送上南下的列车。2013年3月份,在一次例行巡回救助时,王涛同志在德城区新湖风景区内发现一名体态消瘦、精神异常、语言表达不清的年轻女性。时值寒冬,这名女子衣着单薄,站在风景区内冻得的瑟瑟发抖,王涛同志与其他工作人员立即将其带回救助站。待女子稳定情绪后,又进行了耐心的询问和调查,但仍无法查清其户籍地址。见状,王涛立即联系媒体,将女子寻找家人的信息在晚间新闻中发布。也正是这则新闻,让该女子的家人找到了她。

还有经他救助的在火车上被盗后无法回家的哈尔滨籍李光奇;来自河北衡水景县大洋村的智障流浪者徐秀芹……40年间,为了让受助人员顺利回家团聚,王涛跑遍了全国大大小小的救助站。一幅幅温情满满的相聚画面,定格在了王涛的脑海里。他说,这是40年来,自己最大的收获。

救助工作要求24小时值守,加班更是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常态。年轻时,过年过节为了让老职工能够团圆,王涛主动请缨要求值班;结婚之后,家在德州的他,为了让外地同事能够回家过年,又主动替班……疫情期间,为了保证流浪乞讨人员的健康安全,王涛更是带领接待科工作人员在站内连续奋战数月不回家,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救助站的工作是以注重民生保障、构建和谐、维护城市管理和社会秩序为工作重点,切实维护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人员基本权益和社会环境秩序稳定。作为一线工作人员,王涛始终在为平安德州、和谐德州默默无闻地做着贡献。

如今,年届57岁的共产党员王涛同志依然奔波在大街小巷和废弃建筑物的旮旮旯旯,践行着他的“心愿”和“追求”,展现着一位老民政人耀眼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