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天然、无添加、食品级”化妆品一直是吸引消费者购买的一大亮点,“天然蜂蜡温和健康”、“无毒可食用”、“儿童孕妈也可放心使用”等广告语你是否眼熟?近日,国家药监局对外发布:“食品级”化妆品是对消费者的误导,并明确规定儿童化妆品标签不得标注“食品级”“可食用”等词语或者食品有关图案。
近日,53岁的杨女士在路边的日化店里购买了一支号称选用“农家自产蜂蜡”制作而成的唇膏,“冬天气候干燥,嘴巴特别容易起皮,我就想买支唇膏滋润一下。”杨女士表示,因为是涂在嘴上,难免会入口,所以自己在挑选时特别注意产品的成分。“当时店长向我首推这一款,说是用蜂蜡做的,温和无刺激,安全性特别高。”因为想到自己平时也买过蜂巢蜜,里面的蜂蜡确实是可食用的,便没有顾虑的购买了。但在使用几天后,这款唇膏便因“气味劣质”“没有滋润效果”等原因被杨女士搁置了。
“孩子皮肤娇嫩,作为家长在选购商品时需要特别注意,很多标榜‘成分天然’‘食用安全’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无毒、健康,我们在使用时心里也踏实一点。”31岁宝妈小穆表示,孩子现在到了喜欢模仿的阶段,经常闹着要像妈妈一样涂口红,使用化妆品。“儿童化妆品虽然选择很多,但有口皆碑的品牌非常少,我们有时候也不知道选哪一款,只能依据价位和宣传。”
“‘产品成分是否健康’是顾客在购买化妆品时肯定会问的问题。”从事多年韩妆代购的小朱说道,像蜂蜜面膜、燕窝保湿面膜、金盏花水的销量都非常好,但自己从事化妆品代购行业多年,确实还没有见过真正“可食用”的化妆品,“大家好像有一个误区,他们总是认为这个产品的主要成分是能入口的,那它就是安全的,但其实这可能只是一个宣传的噱头。”
当下,随着人们的健康安全意识逐步提升,主打天然、有机、安全无毒、可食用等特点的化妆品更能受到爱美人士的青睐,尤其是孕妇、敏感肌甚至儿童。
11月17日,记者来到某大型商超母婴专卖区域进行走访调查。在一家“国际母婴”店里,记者观察到柜台上放有婴幼儿唇膏、儿童口红等产品,在包装的正面均印有“清新水蜜桃味”“棉花糖味”“葡萄味”等字样。当记者问到这些产品入口是否安全,儿童是否可以食用时,销售员非常肯定地回答:“没问题的,这些都是可食用的,孩子用着特别安全。”在同楼层的另一家连锁母婴产品店内,销售员面对记者的询问,同样以“材料都是食品级的”“100%纯天然”“孩子吃了也没事”等话语回答记者。
除母婴店外,记者还走访了万达商圈的几家美妆店。其中一家化妆品店销售人员在向记者推荐“薏仁水”时表示,它的主要成分都是从平时吃的薏仁中提取的,暗示“材料都可以吃进嘴里,用在身上肯定也是最安全的。”针对另外一款产品“马油”,销售人员则表示孕妇和儿童也可以使用,少量食用并无大碍。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目前市面上的品牌化妆品通常在销售时不会夸大其成分作用,反而是一些新兴的网红化妆品牌或专门售卖海外化妆产品的店铺,在宣传时常会暗示产品的安全性,以此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提高产品销售量。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局在发布《儿童化妆品监督管理规定》中明确规定,儿童化妆品标签不得标注“食品级”“可食用”等词语或者食品有关图案。
同时,国家药监局也明确提醒了广大消费者,我国不存在“食品级”化妆品。一些化妆品生产企业在生产化妆品时使用了某些可用于生产“食品”的原料。因此,一些商家就借机称这样的化妆品为“食品级”化妆品,以表示其安全性,特别是暗示家长,把这样的化妆品给儿童使用更安全,即使吃了都没风险。
但事实上,化妆品和食品是两种不同类别的产品,依据不同的法规规定,适用不同的产品标准、原料要求、生产条件等,根本不存在所谓的“食品级”化妆品。评价一个化妆品是否安全,需要评估它的原料安全性,同时还需要评估它的产品配方、生产工艺、使用方式、贮存条件等,化妆品的安全性与它是否“可食用”并无关系。
即使一些商家使用了某些可用于生产“食品”的原料来生产化妆品,也并不代表生产出来的化妆品是安全的。对于未收录在《化妆品已使用原料目录》中的“食品”原料,若想作为原料添加至化妆品里,还需对其皮肤刺激性、皮肤致敏性、光毒性、光敏性等进行毒理学评估,经全面评估认为安全的,并经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新原料注册或者备案后,方可作为化妆品原料使用。
但在日常生活并不能避免化妆品的使用,如偶尔少量从口唇部摄入化妆品,例如:口红、唇膏被舔食入口,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这种摄入量较小,仍在安全容许的范围内。但如果儿童把化妆品误当作食品,主动大量摄入,则可能导致健康风险,如果出现不适症状,还应及时就医。在此也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化妆品时切不要被所谓的“食品级”忽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