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是第34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活动主题是“生命至上终结艾滋健康平等”。11月30日,记者从德州市疾控中心获悉,近年来,德州市艾滋病一直呈低流行水平,但病例呈逐年递增趋势。市民主动检测的意识不断增强,截至今年10月底,各机构筛查人次已达63.4万人。
近年来,随着对高危人群动员检测力度的加大和市民主动检测意识的增强,每年发现的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数量明显增多。
自1981年全球发现首例感染者以来,艾滋病已经成为严重的、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艾滋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有效的疫苗,但可以预防。
艾滋病病毒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可通过怀孕、分娩、哺乳把病毒传染给孩子。
以德州市去年的统计数据为例,艾滋病感染者及患者中,男性占89.1%,女性占10.9%,男女之比为8.17:1;本市人口占65.5%,流动人口占34.5%;从感染途径来分析,性接触传播占95.8%,其中61.9%是经男男性接触感染的。主要原因是所有体液中,血液和精液中的艾滋病病毒含量最高;一些男男同性恋者性伴侣较多,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病毒的概率;肛交行为极易造成黏膜破损,艾滋病病毒容易进入体内。
艾滋病是全世界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2年和2030年,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分别控制在0.2%以下和0.15%以下。
德州市艾滋病一直呈低流行水平,但自1998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艾滋病病例一直呈逐年增长趋势。新增艾滋病感染者呈“两头翘”的趋势,即青年学生和老年人感染人数增加。从感染和发病群体来看,患病人群职业也更多元化,涉及农民、民工、商业服务人员等。患者以青壮年为主,20至44岁年龄组占70%以上。
德州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王洁说,有过高危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卖血、怀疑接受过不安全输血或注射的人以及艾滋病高发地区的孕产妇,要主动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室)进行咨询检测。
性病患者或患有生殖器脓疮、溃疡、炎症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也容易将病毒传染给他人。及早发现和规范治疗性病和各种生殖器感染,可以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危险。怀疑自己患有性病时,要尽早检查、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正规医疗机构可以提供系统安全地性病治疗服务。
此外,发生暴露后,比如破损手指沾染艾滋病人的血液、同HIV感染者发生了无保护的性行为,可以使用暴露后预防用药,暴露后预防用药可以有效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时间越早,保护效果越好,原则上不超过暴露后72小时。
如果被检测出阳性,感染者要采取防护措施,保护性伴侣不被感染,同时告知性伴侣接受抗体检测,尽早接受抗病毒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每年,德州市投入大量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用于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疫情监测、行为干预、患者救治等。为提高艾滋病早期发现能力,德州市致力于打造艾滋病三级实验室检测网络。
“通过全市各级疾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宣传和努力,高危人群的主动检测意识明显增强,艾滋病感染者被及时发现并接受治疗,有效控制了艾滋病的蔓延。”德州市疾控中心相关专家王洁说。
目前,德州市已建立1家艾滋病确证实验室,58家艾滋病筛查实验室,134家艾滋病检测点,建立了完善的艾滋病实验室检测网络,覆盖全市9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
检测是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基础,也是知晓艾滋病感染状况的唯一途径。德州市在各级疾控机构和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自愿咨询检测服务,为个人提供自愿咨询检测,全市34个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每年开展咨询检测达1.6万余人次。
国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实施“四免一关怀”政策,即国家实施艾滋病自愿免费血液初筛检测;对农民和城镇经济困难人群中的艾滋病患者实行免费抗病毒治疗;对艾滋病患者遗孤实行免费就学;对孕妇实施免费艾滋病咨询、筛查和抗病毒药物治疗;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庭纳入政府救助范围。
“这些政策的实施,让感染者及病人的抗病毒治疗获得可及性,我们对他们进行定期随访检测,对符合治疗条件的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实施免费抗病毒治疗。”王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