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被明确列为致癌物,这个细菌怎么防?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近日,美国卫生及公共服务部发布了最新第15版致癌物报告,其中新增了8种致癌物。值得关注的是,幽门螺杆菌首次被列为明确致癌物。幽门螺旋杆菌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59%,也就是说,身边每十个人中就有六个人正在感染或感染过幽门螺杆菌。那么,人们越来越关心幽门螺杆菌跟胃癌到底有什么关系?如何预防?

1月10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专业人士,请他们来解疑答惑。

幽门螺旋杆菌易诱发胃部疾病癌变

“幽门螺旋杆菌是导致胃癌的一大明确风险因素,对我们的身体会造成很大的危害。”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付逢吉告诉记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患者主要表现为饭后腹胀、不舒服甚至会感到疼痛,还伴随着反酸和食欲下降。严重的还会引起反复发作的腹部剧烈疼痛,上消化道出血,之后就是慢性胃炎、胃溃疡或胃萎缩。

“幽门螺旋杆菌虽然不会直接导致癌症,但它会引发很多胃部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诱发胃癌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付逢吉表示,他们在日常的接诊工作中发现,超过80%的胃癌患者都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而胃癌是一种很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人死于该病,所以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对于防止胃癌发生也尤为重要。

“曾经的观点是查出感染的患者一般要满足几种情况才要求其杀菌,现在的观点是只要检查出感染,都建议进行杀菌。”付逢吉说。

幽门螺旋杆菌可预防可根治

“幽门螺旋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包括粪口传播和口口传播。例如如厕后不洗手,紧接着吃东西或摸嘴巴等。再就是共餐的进餐模式,会带来口水传播,使得幽门螺旋杆菌在人群中相互感染。”付逢吉建议,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在生活中一定要勤洗手、勤刷牙、碗筷要消毒,与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共餐时,做到餐具分开,杜绝口对口给孩子喂食,鼓励使用公筷等。

在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应如何治疗?

“目前最简单准确的检测方式就是碳13或碳14呼气试验。”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内镜诊疗科副主任医师姜鹏介绍,即便检测出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也不必恐慌,只要遵从医嘱,科学治疗就可以治愈。

“治疗幽门螺杆菌最常见的方法就是‘四联疗法’,即利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抗生素的不同组合进行杀菌。”姜鹏介绍,“四联疗法”疗程一般为十到十四天,杀菌结束后,建议停药1至3个月再进行呼吸实验,评估杀菌效果。

“如果停药时间过短,容易出现假阳性,所以建议停药1个月以上,最好是3个月再进行复查。”姜鹏表示,如果复查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检测仍为阳性,需继续采用“四联疗法”,直至检测结果为阴性为止。

主动筛查能有效预防胃病癌变

“为有效预防胃癌,我们的做法就是对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筛选。”姜鹏介绍,主动、定期检查胃病可以有效地预防其癌变。

姜鹏曾接诊过一位53岁的患者齐某,因出现腹胀、反酸、嗝气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症状,遂到医院就诊检查,在检测出感染幽门螺旋杆菌后,医院建议其进行胃镜检查,后发现胃内已出现病变,后经过内镜微创治疗,进行黏膜剥脱,病变部位得到及时处理,之后也不再需要放化疗,只需定期复查即可。

姜鹏介绍,年龄在40岁以上,并检测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或患有萎缩性胃炎,或有家族病史的人群被定义为高风险人群,建议这部分人要定期进行癌症筛查。


相关链接:

别被“抗幽牙膏”忽悠了!

“用此牙膏,改善口疮、防治胃癌”“采用国家级抗HP(幽门螺旋杆菌)专利技术”“专利配方100%杀灭HP保护全家安全”……当前,所谓“抗幽牙膏”在各大电商平台热销,价格比同规格常规牙膏昂贵得多。

记者从国家药监局获悉,幽门螺旋杆菌定植在胃中,无法通过用牙膏刷牙预防或治愈。目前市场在售的所谓“抗幽牙膏”大部分都是打着“专利”“高科技”幌子,通过在部分网络平台大量投放虚假广告蒙骗消费者。

据专家介绍,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存在于人体胃部,没有证据证明,通过使用牙膏刷牙能够对存在于胃部的幽门螺旋杆菌产生影响。此外,口腔是由多种细菌等微生物共存的复杂环境。有研究显示,口腔中可能存在的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集中在唾液和菌斑内。口腔中的幽门螺旋杆菌与牙周病、口臭、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的相关性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宣称具有“抗幽门螺旋杆菌”的牙膏等产品可能添加了广谱抑菌剂。如若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抑菌剂,可能导致口腔内菌群紊乱,不利于口腔健康。   

最后,提醒广大消费者:牙膏不是药品,牙膏不能替代药品治疗疾病。如果患有疾病,建议遵医嘱进行治疗。据新华社、中国医药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