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偷考个人力资源管理师,时间自由工资高”“偷偷考个健康管理师,惊艳所有人”“偷偷考个消防工程师,一人轻松养全家”……现如今,不论是刷朋友圈,还是看抖音,甚至不经意间瞥到电脑的屏保都是“偷偷考个证书”的技能培训广告。这些广告在宣传时总会带给人一种交钱就能考过,考过就能变现的感觉。面对这充满诱惑性的词句,不少人也是跃跃欲试,但在交钱报名或者结业后,可能才会发现这些“偷偷考”来的证书并没有什么用。
技能培训广告频现 机构宣传令人心动
“你知道吗,全媒体运营师是国家新增职业,考取证书不仅能提高收入,而且工作不累,尤其适合上班族宝妈……”在浏览抖音时,一条有关全媒体运营师的广告简明扼要的介绍了考取全媒体运营师证书的优势。同时,记者在随后的浏览中,不同的全媒体运营师报考广告也逐一出现,虽然措辞不同,但总体都是在围绕市场需求和薪资及考试难度在进行宣传。
除了全媒体运营师外,像在职研究生、健康管理师以及最近新兴的碳排放师的招生广告中,都在罗列着学习这项技能或者取得这个证书的各种“好处”,“市场需求大”“考试简单”“门槛低”“高薪”“适合兼职”……这些颇具吸引力的词语在广告中也高频出现。
不仅如此,在网页搜索栏中输入“偷偷考个”的关键词后,近10余种技能培训的报考直接映入眼帘,每种技能考试在搜索后又有着不计其数的报名平台,让人眼花缭乱。
记者在选择了碳排放师培训进行咨询后,课程销售人员告诉记者,持有该证书后,可从事碳资产管理和碳排放检测等相关工作。持证上岗后,一、二线城市的月薪在1.5万元—2万元,三、四线城市的月薪也在8000元以上,兼职的情况下年薪大约在3万—8万之间。
据销售人员介绍,碳排放师不仅能带来高额收入,而且报考费用仅需2000元,且没有二次收费和隐形收费。同时,销售人员还保证可以一次性通过考试拿到证书,考前会提供一套含题量在96%以上的押题密卷。
同时,记者发现几乎每种技能培训课程销售人员在交流时,都会将最终办法的证书模板或合作授权书发给有意向的报考的学员查看,上面的红章确实给人一种十分官方的感觉,让人觉得很有说服力。但当详细搜索盖章单位时,却时常发现单位的知名度并不高,甚至有的难以搜索到。
除此以外,其它技能培训的咨询也所差无几,销售人员的言辞也基本一致。总之,听完介绍确实会带给人一种找到“财富密码”的感觉,令人有些心动。
电脑弹出的考证广告屏保
培训机构“画大饼” 证书含金量与宣传不符
总体来看,目前市面上不仅技能考试多样,而且培训机构也五花八门,最后发到手的证书也是鱼龙混杂。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教育机构的宣传词都是冲突的,这些证书又好考,含金量还高,而且薪资也不一般,同时市场空缺还大,如果这是事实,那他们机构不早就门庭若市了,哪还需要宣传推介。”在相关教育机构从业多年的李先生告诉记者,课程销售人员在宣传时一般都会采用“画大饼”的方式,但当你报名后,可能发现这张证书并不像当时宣传的那样好考,或者有些证书虽然你轻而易举的就拿到手,但却发现用途几乎为零。
据李先生介绍,以当下较为火爆的碳排放管理师有关证书为例,销售人员在介绍时完全是在介绍由中国科学院人才交流开发中心颁发的碳排放管理师专业(职业)技能证书的用途,但你所报名考取碳排放管理师证书很有可能是由某人才培训网或某协会颁发的,二者在含金量上来说相差相当悬殊。
“其实要谈到这些杂七杂八的证书,就不得不提一提心理咨询师。”李先生表示,网络上最早出现的其实就是“偷偷考个心理咨询师”,但现如今市面上的心理咨询师有关的证书和之前的证书却略有不同。
据了解,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早在2017年9月,就已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现阶段非人社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证书只能是培训合格证书。“从前的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的考试难度完全不亚于高考,而现如今市面上鱼龙混杂的心理咨询类的证书考试很多都和花钱买证没什么区别了,虽然证书合规,但很多证书业内认可度却较低。”李先生告诉记者。
其实早在2019年央视就已经曝光了心理行业乱象,指出部分个人机构单位以职业资格等名义招生,实则为培训课程,并非是由国家人社部组织的考试。
“取消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后,相关技能培训机构纷纷崛起,而各机构之间的实力截然不同,所以他们所提供的证书‘分量’也就各不相同了。”从业多年的心理咨询师韩女士告诉记者,现阶段的很多心理咨询类相关证书取得后都能在部分线上平台进行心理咨询工作,也就是说不同平台认可的证书不同,拥有证书和被认可是截然不同的,而且任何一张正规的证书都不会免考,更不可能出现100%通过的情况。
“偷偷考个证”还应先鉴别再报名
根据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在咨询或者报名此类证书考试的人群中,刚刚步入社会的毕业生和宝妈占据多数。
“孩子岁数还小,所以我需要全天在家带孩子,但是又想找份可以一边照顾孩子一边挣钱的兼职,来帮助家里分担一下经济上的负担。”今年25岁王女士作为一名全职宝妈,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顾孩子的衣食起居,但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朋友圈中看到有关心理咨询师证书的内容,里面的介绍让她眼前一亮。“说实话,我第一眼看完介绍后,感觉这简直就是为我们宝妈群体量身定制的工作。”王女士说道。
面对这种“好事”,王女士也是毫不吝啬的在第一时间告诉了自己身边的朋友们,打算商量一下一起报名学习。“由于报名费用得4000多元,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所以我们几个人就四下打听了一下,结果却被告知这证书并没有宣传的那么神。”面对她人的即时劝阻,王女士和自己的几个朋友也随之放弃,打算另寻出路。
同时,很多刚刚毕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们,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又不想整日游手好闲,所以就开始四处求职。由于社会经验的不足,再加上相关机构的宣传深入人心,很多急于求职的“萌新”便半信半疑的就把钱交了。他们秉承着多个证书多条路的心态开始学习,而当证书拿到手后,却发现这证书和白纸并无区别。
“在大家打开由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运营的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网时,就会有一个写着‘声明’的弹窗,里面的内容主要就是针对有部分社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的介绍。”王先生说。
在该声明中明确指出,公众可登录国家技能人才评价信息服务平台查询全国性用人单位及社会培训评价红织的详细信息及评价范围。同时,也指出未在国家技能人才评价信息服务平台公示的机构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备案的职业技能公级认定评价机构,请公众及各市场主体蓮慎对待。
王先生表示,如果市民对于自己报考的技能培训存有疑问,可以在微信上搜索“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在该小程序中点击“职业资格查询”,然后搜索自己所报考的技能培训名称或关键词即可。
记者手记:学员考证应保持理性 技能培训需加强管理
技能培训行业现存的乱象不仅仅源于相关机构的唯利是图,更离不开当下部分人群的需求和进行技能培训的目的。
现如今,多个证书多条路的观念深入人心,因此也出现了“考证热”的状况。对于很多人来说,进行技能培训无非就是希望通过考取相关证书的方式来获得新的谋生手段,在短期内实现技能变现。
虽然这些技能培训的证书并非不合规,但取得证书的过程是否规范却很难评判,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培训机构在广告上确实煞费苦心,使得每句话都深入人心,也因此出现了夸大事实的情况。
其实仔细想想,这些证书都能达到保过或者极高的通过率,几乎就是说报名便可取得,那它的技术含量必然不高,含金量也肯定微乎其微。
所以学员在选择技能培训的同时,应当擦亮双眼,保持理性的头脑,不要轻易被培训机构华丽的语言所迷惑。同时也要秉承正确的考证或者就业观念,制定自身专业规划,杜绝盲目跟风考证,避免浪费时间与精力。
此外,对于鱼龙混杂的技能培训市场,不仅学员需要提高警惕,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管理,规范培训机构在宣传广告中的措辞,根治现存的“擦边球”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