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年)》(草案)开始公示,截止时间为9月27日。
规划期限为2021—2035年;分为近期和远期。近期2021-2025年;远期为2026-2035年。
总体目标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创建彰显儒风水韵的高品质生态园林城市,打造“城河相映、绿园交织、林田环绕、碧水蓝天”的公园城市。
至2025年,市域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城市绿量显著增加,生态环境质量有效提升,市域森林覆盖率达12%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不低于40%;城市绿化覆盖率不低于43%。至2035年,构建形成全市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空间网络,建设成为“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水净气爽”的生态宜居城市典范。中心城区绿地率不低于40.5%,绿化覆盖率达到44%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8平方米/人以上。
依托“山水林田湖”资源本底,以水系、道路、林带为骨架,重要生态斑块为基础,构筑以自然资源集中分布区域为生态源地、重要自然公园为生态节点、生态廊道网络为纽带的“东廊西脉,三区六带,多源成网”的市域绿色生态空间格局。
东廊:黄河生态绿廊道,百里黄河风貌长廊;
西脉:大运河沿线防护林廊道,历史文化景观脉络;
三区:黄河故道至主城区生态片区、乐陵北部鲁冀边界生态片区、黄河水乡生态片区;
六带:规划形成贯穿德州市域的六条大型蓝绿生态走廊,纵向为潘庄、李家岸两大引黄干渠,横向为漳卫新河、马颊河、德惠新河、徒骇河水系廊道;
多源:以康宁湖湿地公园、丁东水库生态保护区、跃马河国家湿地公园、九龙口国家湿地公园、黄河水乡国家湿地公园等湿地自然公园,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鲁北平原地方级森林公园、红坛寺地方级森林公园等森林公园为主的重要生态斑块,规划形成市域重要生态源地;
成网:以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等线性基础设施的防护绿带。
景观道路分为老城区景观道路段、新城区景观道路段、重点风貌景观道路段三类。
老城区景观道路段以现状骨干树种为主轴风景线,两侧种植紫薇、垂丝海棠为主,以月季为辅配以花灌木,绿化层次丰富,整条道路生机勃勃。
新城区景观道路段行道树可选取栾树等树种。两侧设有机非隔离带,可种植有朴树、红叶石楠春季色叶植物形成了春秋两季重点观赏特色。
重点风貌景观道路段以大气高品质为方向,植物空间营造注重疏朗通透并具有主题特色,可采用主题乔灌木与绿篱搭配局部时花地被点缀的模式,突出城市特色,形成标志性道路景观。
枣树、菊花为德州市市树、市花,结合德州城市绿化情况,综合考虑城市代表性植物,将白蜡、国槐定为德州市树备选,将海棠、月季定为德州市花备选。
基调树种选定为:国槐、白蜡、法桐、桧柏、龙柏。
依托黄河、运河、徒骇河等水系,连通重要物种迁徙扩散生态廊道,构建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划定北部生态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东部林果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西部城镇园林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南部生态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在近期规划方面,结合城市更新与重要地段开发建设一批“精品”绿地,提升公园绿地品质。共改造提升7处,扩建公园13处,新建公园54处,新增公园绿地1045.03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