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晚上8点,夏桂林和女儿武秋妍都会围坐在餐桌旁阅读《德州晚报》。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小秋妍不时会因不认识的字向妈妈请教,她们享受着晚餐后的亲子时光。在这个家庭,《德州晚报》不仅是一份普通的报纸,更是连接母女情感的重要纽带,承载着她们共同成长的点滴。

几年前,夏桂林爱人的单位订阅了《德州晚报》,丈夫有时会带几份报纸回家。“起初只觉得有些新闻很有意思,后来渐渐就读上瘾了。”自去年起,夏桂林自己订阅《德州晚报》,这让读报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让女儿拓宽视野,夏桂林以《德州晚报》为媒介,通过阅读新闻给孩子讲解各种知识,从教育信息到德州人文历史,她努力使《德州晚报》成为女儿知识的源泉之一。
“每天晚上8点到9点是我们固定的阅读时间。”夏桂林告诉记者,“刚开始时孩子小,识字不多,就耐心地为女儿讲述报纸上的内容。孩子现在学会了拼音,识字量不断增加,我们娘俩可以一起享受阅读的乐趣。”
夏桂林是临沂人,通过不断阅读《德州晚报》,她逐渐了解了德州,也能带着女儿一起领略这座城市的韵味。每当读小记者特刊时,她都会鼓励女儿:“这些哥哥姐姐们多厉害,你以后也可以给《德州晚报》投稿。”这不仅激发了小秋妍对读报的热情,也让她对未来充满期待。
通过《德州晚报》小记者特刊,夏桂林了解到德州晚报小记者团。去年,女儿在天衢新区康博小学刚上一年级时,她就给孩子报名参加了小记者活动。“每次小记者活动结束,孩子都会与我分享她今天的所见所闻。孩子说,这些活动很有趣,比如去博物馆、银行等参观活动,还有体验植树和3D打印,能学不少东西。”
在去年暑假,武秋妍创作“月球基地”的故事被《德州晚报》报道。这篇新闻的刊发,成为孩子心中最美好的记忆,夏桂林更是精心保存了那期报纸,以此作为女儿创意和努力的见证。
“孩子本来就是个‘科学迷’,通过阅读《德州晚报》和参与晚报小记者活动,她了解了很多新知识,拓展了思维,成绩也越来越好。”夏桂林说,小记者活动为女儿提供了一个接触世界的窗口,让她的童年生活开始变得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