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运动106周年之际,德州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紧扣时代脉搏,创新构建“理论领航-艺术赋能-实践育人”三维教育体系,通过沉浸式学习、创造性转化、代际式传承,集中开展“五四薪火传·青春心向党”主题教育。
薪火讲堂:以理论之光淬炼青春担当
4月18日,生命科学学院在求实楼111教室开展“青年马克思主义志愿者培训”。培训中,主讲人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纲,深刻解读志愿服务“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价值内核,强调这一行动本质是“为人民服务”理念的生动实践。通过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传授沟通、服务等实操技巧。培训尾声,主讲人播放我院鲁喀支教纪实视频。镜头里志愿者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身影,生动诠释了志愿服务精神的深刻内涵。此次培训既有理论深度又重实践指导,将所学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
(培训现场)
(观看鲁喀支教纪实视频)
丹青立誓:用专业画笔勾勒精神图谱
4月26日,生命科学学院依托师范专业“三字一话”育人平台,成功举办“青春挥洒给五四 翰墨飘香赞青春”五四之光艺术展。活动中,同学们精心创作的黑板字作品苍劲有力、布局精巧;刚劲有力的楷书书写着青春的誓言,字里行间流露出对五四精神的独特解读;绘画作品则以细腻的笔触,生动描绘了五四运动的波澜壮阔历史场景,展现了五四精神在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延续。在演讲环节,学生代表结合自身学习实践,解码“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与中学生物教师育人使命的内在联系,倡导同学们以严谨求实的态度精进专业知识,以创新进取的精神攻克科研难题。
(活动现场)
(创作时间)
(作品展示)
(作品展示)
薪火相传:让红色基因激活代际共鸣
当稚嫩的手指握紧非遗刻刀,历史的血脉便在经纬交织的纸纹中奔涌。4月26日,红动青春志愿服务队在十二里庄社区启动“精神图谱”传承计划,首期“DNA剪纸解码工程”通过“声波共振(听红色故事)→视觉表达(看动画党史)→行为编码(做剪纸创作)”的3D育人链,构建起五四精神的跨代际传递通道。活动伊始,志愿者们详细讲解了五四运动的起源、背景及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随后,通过播放《英雄王二小》等红色动画视频,孩子们直观感受到革命先辈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担当,深刻体会到五四精神中“爱国”基因的代代传承。在剪纸创作环节,小朋友们在志愿者指导下,以剪刀为笔、红纸为卷,将对五四精神的理解融入创作。当7岁的王梓涵将剪出的“五四火炬”贴在志愿者胸前时,带队志愿者感慨:“孩子们剪刀下的每一道折痕,都是红色基因的传承密码。”这种3D育人模式,既让社区儿童在剪纸创作中感悟精神力量,同时让大学生在教学中深化使命认知。
(志愿者讲解)
(剪纸创作)
本次五四主题系列活动不仅展现了生科学子的青春担当,更构建起五四精神代际传递的桥梁。未来,学院将持续创新活动形式,以专业特色为根基,以实践育人为路径,引导青年学子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让五四精神在新时代的奋斗征程中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凝聚起民族复兴的磅礴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