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温泉、德影城、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夏津县以其丰富的文旅资源,吸引周边游客慕名前来,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截至5月5日,夏津县共接待游客14.14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总收入1871.17万元,直接拉动消费0.82亿元。
立夏已至,在德州市夏津县,一片跨越千年的古桑树群正在焕发新生机,作为山东省境内唯一一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夏津县依托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的生态与文化价值,通过“桑产业+文旅”双轮驱动,探索出一条农业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的创新路径。
今年“五一”假期,各景区可谓人气爆棚,市民沉浸在快乐的节日氛围中。近日,记者来到夏津县各景区看到,处处张灯结彩,景区以丰富的活动、贴心的服务迎接八方来客,呈现出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
“正好趁着‘五一’假期,我们特地开车来泡温泉,这里既有孩子玩的水上项目,还有室内温泉,感觉养生又悠闲,大人孩子都很开心。”来自聊城的张先生带着一家四口来到夏津游玩,并表示这是他们夏津之行的第一站,“泡完温泉我们打算再去隔壁的德影城逛逛。”张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3月28日,德州市召开“文旅融合促消费 市场激发新活力”主题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发布了“畅游德州 乐享周末”17条主题旅游线路,其中一条为“观千年桑园”,该线路涵盖了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德影城、黄河故道森呼吸营地、夏津古桑产业研究院、前屯古桑文化村落、齐鲁棉花博物馆等景点。
这些景点对老德州人来说早已“耳熟能详”,在德州市夏津县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土地上,黄河故道蜿蜒而过,留下了一片令人惊叹的千年桑园。走进夏津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古桑树林内桑叶青翠欲滴,凉风习习,带来丝丝惬意,不久后,个大、肉厚、色紫红的桑椹将挂满枝头,宛如璀璨的宝石,届时随手摘下一颗放入口中,酸酸甜甜的清香瞬间在味蕾上绽放。
夏津县拥有全球现存规模最大、树龄最长的黄河故道古桑树群,占地1000余亩,现遗存6000多亩古桑树群,百年以上古树2万多株,其中最著名的“卧龙桑”树龄约1500年,2018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称号,形成以“桑文化+”为核心的文旅IP。
每年5月至6月,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的桑椹采摘游格外火爆,桑椹果成熟进入采摘期,从四面八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们汇聚于此,感受着古桑树群的独特魅力。夏津在加强古桑树群资源生态保护的前提下,不断延伸椹果产业链条,扶持培育起一大批椹果类深加工企业,推出了椹果干、椹叶茶、椹果酒等一系列特色椹果产品。
依托该资源,夏津县构建了以桑树为核心的“全要素利用”体系,开发桑叶、桑果、桑枝、桑黄等资源,形成涵盖食品、医药、康养、文旅的多元化产业链。桑产业综合开发年产值已突破10亿元,开发出椹果酒、桑黄中药、桑叶茶、桑籽油等五大类200余种商品,2024年共接待游客343.4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21.8亿元。
同时,夏津县拥有江北最大温泉群,集温泉沐浴、养生休闲、生态旅游于一体,成为全国冬季旅游热门目的地。其温泉出水温度达65℃,富含硫、钙等微量元素,68个特色泡池分布于园林景观中,涵盖中药浴、花瓣浴等多种主题。2024年,小镇启动椹仙村提升工程,结合古桑文化博物馆、温泉度假村等项目,打造“文旅+康养”新地标。
此外,夏津不断整合旅游资源,连续举办十七届椹果生态文化节,今年又创新推出“‘梨花、槐花、椹果生态文化节’三节联动”文旅惠民活动,发布“梨雪春韵·花事之旅”“槐香寻古·乐享之旅”“田园椹美之旅”“泉逸休养之旅”“露营影境之旅”“棉桑织锦之旅”等6条春夏旅游新路,串联黄河故道古桑树群、香雪园、槐林及周边乡村旅游资源,打造“春赏花 夏品果”的旅游闭环,满足游客对“自然美景+影视打卡+文化探索”的多重需求。
今年五一期间,夏津县德影城景区内锣鼓喧天,重磅推出“唐风幻乐季”主题活动,百万级烟花、篝火狂欢、60余场古风演出、免费古建打卡……每天都在火爆上演,日均吸引游客超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民宿等200余家商户营收大幅增长。这一盛况正是夏津县以“跟着影视去旅游”为抓手,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作为山东省重点文旅项目,德影城坐落在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内,占地1200亩,由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指导建设。该项目创新“四区联动”模式,划分拍摄区、制作区、文旅区和配套区,拥有9大主场景、252个细分场景,游客既可观摩影视剧拍摄过程,又能参与《闯关东》等经典剧情的沉浸式演绎。2025年试运营以来,已吸引《黄河谣》等3个剧组入驻拍摄,带动千余人就业。
△五一假期的德影城“人从众
“我们正以影视IP为纽带,串联起非遗、生态、康养三大产业链。”夏津县文旅局负责人介绍,通过德影城与古桑树群、温泉群的“金三角”联动,2024年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21.8亿元,同比增幅居全省前列。下一步将推出“桑椹红了”影视短片大赛,进一步擦亮“世界桑园 影韵夏津”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