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匠”魏治国:28年,把每道缝都焊成“口碑”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头戴防护头盔,护目镜下目光如炬,双手紧握电焊枪,在飞溅的焊花与升腾的青烟中,将焊缝打磨至极致……这样的场景,在德州联合石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铆焊班长魏治国的职业生涯里,已持续上演了28个春秋。

从初出茅庐的学徒,到誉满行业的“焊将”,魏治国以焊枪为“笔”,以弧光作“墨”,书写了一段令人赞叹的匠心成长之路。


勤学苦练,坚信“技多不压身”


现年48岁的魏治国,荣誉等身。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五一劳动奖章、德州市“三亮一争”攻坚标兵、德州市五一劳动标兵、德州市劳动模范、“德州工匠”……这些沉甸甸的荣誉,是对他精湛技艺与卓越贡献的高度认可。

838c7676c7870bd3b4adabde20b25fb.png

深耕焊接领域多年,魏治国熟练掌握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电弧焊等多种焊接方法与工艺,始终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突破,持续提升焊接质量与效率。1997年,中专毕业的魏治国踏入焊接行业,自此与焊枪结下不解之缘。

起初,他从事钳工工作,对电焊完全陌生,但秉持着“技多不压身”的信念,每当工友们结束工作休息时,他便主动向焊工老师傅请教学习。师傅们被他的好学精神打动,不仅耐心讲解焊接技巧,还会让他帮忙打下手。通过不断自我练习、反复琢磨,魏治国很快掌握了电焊的基本原理,并开始挑战高难度焊接工作。


攻坚克难,创新工艺解难题

焊接看似简单,实则门道颇深,想要焊出精品更是难上加难。一次,公司某调整套本体需焊接齿圈,产品内孔直径不足70毫米,焊接空间极为狭小,最薄处仅2毫米左右,不仅焊缝成形困难,还极易烧穿。面对这一难题,魏治国反复摸索试验,通过调整焊接角度与送丝方法,不仅将焊接速度提升一倍,还成功避免烧穿,更省去了后续修磨和机加工焊缝两道工序,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

在降本增效方面,魏治国同样成果显著。芯轴本体焊铜因受材料、车间环境等因素影响,返工率高。他经过大量对比试验,优选焊丝、改进手法,使合格率提升14%;自制装卸活工装架、合并工序,让生产效率提高30%。

在公司新产品试制与设备维修中,他提出的“调整套本体齿圈焊接方式”“简易套管头座封头焊铜工艺”,成功攻克大型油箱及超长件焊接变形、钻具齿圈开裂等难题,为公司节省近10万元成本,其创新工艺更被命名为“治国电焊法”“治国铜焊法”,他本人也因此荣获“德石工匠”称号。


薪火相传,倾囊相授育新人

“魏师傅不仅技术高超,还特别乐于分享。”在同事眼中,魏治国不仅是业务上的能手,更是团队成长的引路人。作为公司内部讲师与新员工导师,他定期开展“技师小课堂”,将自身经验倾囊相授。他还组织团队成员整理工作经验,形成课件供大家学习。在他的带领下,铆焊团队创造了简易套管头15660道焊缝试压零泄漏的优异成绩。

9ea72f3ecb8d5abb45ec17487a8e67d.png

自2010年担任班长以来,魏治国以身作则,根据团队成员特长合理分配任务,充分激发团队活力。他积极践行企业文化,将团队打造成一支敢打硬仗、充满正能量的“铁人团队”,所带领的班组连续多年获评公司及集团优秀团队。

作为2022年“德州工匠”,魏治国用28年如一日地坚守与创新,生动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他以精湛技艺为舟,以匠心传承为桨,在焊接领域破浪前行,不仅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更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各自岗位上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