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德州公安交警认真贯彻落实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工作部署,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提质年”为牵引,以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为切入点,聚焦关键环节,精准破题攻坚,着力推动道路交通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年初,京台高速德州段出现一场大雾天气。交警、路政、养护部门通过共享实时路况,快速完成分流引导、压速带道等操作,未发生一起追尾事故。这一变化,是公安交警部门不断深化路警联勤联动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升高速公路交通安全“一路多方”联动水平,高效应对恶劣天气、保通保畅各项任务。联合公路部门出台《国省道“路警”联动意见》,建立12项共治措施,推动国省道治理能力升级。不断压实党政责任链条。严格落实县级交安委“场所、人员、措施、成效”四到位规范化办公机制,推动部门联合下沉一线(路面、镇村、企业)现场办公。执行道路交通亡人事故党政领导干部到场制度,强化属地政府及行业部门隐患整改责任闭环管理。
此外,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不断推动交警中队建设上升为党政工程,按照“一二三四”建设思路,推动129名警力下沉中队,40个中队建成独立营房,加快“六室两区”建设,挂牌建立中队交安联络室9个,建立完善“三推送两参与”机制,交警中队长参与镇街党政联席会和参与镇街综合整治,定期推送重点违法、重点事故、重点隐患,实现由“重点查纠违法”向“综合战斗实体”,“单打独斗”向“齐抓共管”,“事后被动应对”向“事前主动预防”三个转变。
清晨6时,德州某高速公路收费站,一名故意用口罩、遮阳板遮挡面部的驾驶员刚驶入ETC通道,系统立即触发预警。很快,交警现场核查确认:该男子系驾驶证被吊销期间违法驾驶。
据悉,德州公安交警聚焦科技“新战力”,构建“专业+机制+大数据”警务模式,推动“AI+智慧交管”融合创新10个实战场景、20个战法模型。运用“遮面驾驶”识别、多维数据画像等技术,精准查缉无证、失格驾驶1405起(含故意遮面人员37人)。同时,建立起“重点关注未成年人”数据库,共享9地市4.5万条前科数据,通过5类模型预警处置,查处未成年人违法313起。
不久前,17岁的王某深夜驾驶改装摩托车飙车,刚进入重点路段就被“识别”,民警立即拦截教育。该系统运行以来,辖区未成年人交通违法明显下降。
公安交警主动聚焦路面“主战场”,加强交通事故、违法打击对账分析,紧盯高速公路、国省道、城市道路及农村“四大战场”,扎实开展春运春节、酒驾醉驾、联合治超、“六定”系列整治行动,查处酒醉驾、“三超一疲劳”、农村“双违”等重点违法14326起,其中“百吨王”240起。粘贴务农务工面包车反光标识4334辆,查处违法8689起。同时,聚焦隐患“大排查”。深化死亡事故深度调查,聚焦易超速路段、穿村过镇路口等高危区域,推动责任部门整改隐患2191处。针对县乡道路(含河堤路)开展专项治理,通过增设减速带、智能监控、限速措施等,完成462处隐患排查、743条减速带安装。
今年以来,德州公安交警坚持“精准宣教、聚民强宣”理念,通过“警示震慑+精准滴灌+全域覆盖”的多元化宣传模式,推动交通安全宣传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这个路口事故多发,大家过马路一定要走斑马线!”在德城区国道沿线村庄,由交警、志愿者组成的“1+1+N”宣讲小分队正在开展“马路课堂”。为提升宣教精准度,德州交警组建135支市县联动宣讲小分队,深入国省道沿线村居、学校、运输企业等重点区域,通过“案例讲解+互动体验”方式,让群众直观感受交通违法危害。今年以来,全市已开展精准宣教3500场,覆盖65万人次。
他们敲门入户,让重点群体“知险避险”。针对老年人、饮酒驾驶人、运输从业者等6类群体,实施“敲门入户”精准宣教。聚焦“一老一小”开展“体检+警示”“知危险会避险”活动,完成236家夜班劳务单位、2160名重点职工面对面教育;以案为鉴,让事故警示“直击心灵”。对死亡、重伤等“四类事故”发生地,依托村居、学校、单位平台,结合电影下乡、党员活动等载体,开展“一地出事故、全域受教育”警示活动,年度宣讲超3000场,覆盖60余万人次。
今年以来,德州公安交警以服务升级为抓手,通过车管服务集成改革、智能交通精细治理、便民服务效能提升三大举措,全面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德州交警将驾考“一件事”纳入2025年民生实事,创新构建“一键择校、一站式报名、一账户保障、一网约车、一指数评价”的全流程服务平台。市民张先生体验后称赞:“现在报名驾考像网购一样方便,还能实时查看各驾校的通过率和评价。”同时,试点车辆注销“网上预约+上门回收+闭环处理”一体化模式。车主通过12123App预约后,工作人员将上门收取车辆,并完成注销手续全流程办理,实现“群众零跑腿”。
赋能智能交通精细治理,搭建智能信号配时平台,新增245台联网信号机,优化配时3000余次,建成“十横五纵”绿波网,城市通行效率提升15%。强化“三同时”管控(交通安全设施与项目同步设计、建设、验收),配套推进高点监控、违停抓拍等设施建设。
在便民服务方面,完善“24小时接诉即办”机制,建立“分析-治理-案例-推广”工作闭环。加强12123语音平台质检及469个服务网点管理,依托车管所、交警中队、邮政网点等试点“家门口车管所”,实现期满换证等高频业务就近办理。
接下来,德州公安交警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科技赋能和服务创新,让群众享受更多“指尖上”“家门口”的交管服务便利,为优化营商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的交警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