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好网民】禹城市公安局民警李光明:心中装着人民,“网红”因此“长红”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他是一名新媒体“大V”,在键盘的敲击声中守护平安,于方寸屏幕间传递温情。

他是禹城市公安局民警李光明,这位拥有35万“铁粉”的“网红警察”,用十年时间重塑了新时代警民关系的内涵。他创建的“光明微直播”不仅连续两年蝉联“山东最具影响力县直机构政务微信”榜首,更创新打造出“通缉令破案”“反诈快板”“二维码黄手环”等系列品牌,让公安工作从街头巷尾延伸到千家万户的指尖。作为德州市“道德模范”“齐鲁公安英才”“优秀共产党员”“政法英模”……李光明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空间里,时时刻刻诠释着为民本色。 

  

一条推送让逃犯无所遁形

李光明,1974年10月出生,曾在禹城公安刑侦一线奋斗了18年。2013年3月底,他“转岗”至宣传科并迅速扎根,用无数个日夜的潜心钻研、一次次的大胆尝试让新媒体成为服务公安工作的一柄利器。

当年,在禹城某医院住院的刘某发现自己的钱包被盗,包内一万多元的手术费不翼而飞。李光明查看监控后发现“隐情”。于是他通过平台发布“通缉令”,一天时间转发量高达4万余次。最终,一名网友通过微信向警方提供了线索,民警在一辆列车上,一举将三名犯罪嫌疑人抓获;2023年2月28日,禹城市十里望回族镇发生一起盗窃电动三轮车案件,李光明通过“光明微直播”平台发布微通缉,不到一天时间阅读量就达到了1.4万。当晚,一名网友给他留言称“见过通缉令上的人”,最终民警根据该网友提供的线索,迅速将嫌疑人抓捕归案……

通过实时推送警情动态、案件预警,辖区可防性案件明显下降。截至目前,禹城公安已发布通缉令123条,通过通缉令破获案件89起,抓获嫌疑人145人。“光明微通缉”把“公安孤军奋战”变成“全民参战”,不仅节约了警力,更有效打击了犯罪分子嚣张气焰。

 “二维码黄手环”成“救命环”

“扫描二维码就能联系家属,这个设计太暖心了!”市民张女士指着老人腕间的黄手环连连点赞。如今,李光明自费研发的“二维码黄手环”已帮助30名走失老人回家,配套开设的“光明寻人”专栏累计找回走失人员400余人。从为病婴开辟绿色通道,到帮群众找回丢失车牌,百余件暖心小事见证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

90岁高龄的刘满和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寻找自己的恩人马福青一家,感谢当年的救助之恩,但几十年来却一直没有消息。偶然间他看到“光明寻人”栏目后,主动寄来一封信,讲述了他的故事。李光明随即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了寻人启事,恰巧被马福青的女儿看到,她及时和李光明取得了联系,老人六十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

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在“光明寻人”时有发生。曾经,有网友求助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家人失踪,“光明寻人”发布后一网友反馈,自己小区内有个经常捡拾垃圾吃的老人和寻人照片上的老人很像,最终经家属确认,这就是走失三十多天的张大爷。

为了让弱势群体的行踪“被看见”,2015年他便发起了“黄手环·带您回家”公益活动。市民扫码即可获得走失老人的姓名、家庭住址等信息,热心人士则可以根据联系方式将老人送回家或者及时给家人取得联系。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黄手环600余个,通过黄手环找回走失老人30余名。

用心架起警民“连心桥”

“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李光明说,工作中是不是真正帮助了老百姓、真正宣传了公安工作,是衡量他们工作的标尺。

电信诈骗当前发案高、损失大、群众反映强烈。为遏制犯罪,他紧盯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创新推出反诈“快闪宣传”模式,通过“快闪+定点宣传”“护学岗+反诈课”“重点群体+精准宣防”等举措,全面提升反诈宣传的针对性、精准性与时效性。他还创新总结出了“十二个起来”宣传技战法,其中“竹板打起来”,民警在街头巷尾摇身变为“相声演员”,让“普法”带上“趣味”,让市民在欢笑中提高防范意识;“快递发起来”,在全市所有的快递点,张贴反诈宣传海报,不定期在到禹的每一个快递包装上张贴反诈快递警方提示即时贴,目前已累计张贴反诈即时贴120万张。禹城公安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各群体进行精准反诈,实现全民反诈的“双向奔赴”。

每到夏令时节,各地“溺水悲剧”就一幕幕地“上演”。为避免悲剧发生,李光明积极联系社会志愿者,牵头成立了禹城市“防溺水”巡河大队,23个社团、3000余名志愿者参与了巡河。巡河志愿者定期排查重点水域安全隐患,在高峰时间段开展常态化、定期性的日间巡逻,针对重点水域的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截至目前,已先后组织1000余次防溺水巡查,劝返未成年人下水游泳169人次,劝导其他人208人次,行动开展以来,巡河路段未发生一次溺亡事件。

如今,在禹城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遇到困难找光明”。为更好地服务群众,2022年6月,“光明党代表工作室”挂牌成立,12名来自各领域的党代表化身“网红主播”,每周开展民生主题直播,为群众讲解最新的民生政策,现场为网友答疑解惑,把光明党代表工作室打造成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服务党员群众的桥梁纽带。

从一个人到一个团队,从线上到线下,李光明用“网言网语”架起党群连心桥,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争做“好网民”的生动实践。正如他常说的:“群众在哪里,服务就要延伸到哪里;网络发展到哪里,正能量就要传播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