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学院炽光传情志愿服务队在德州开展 “语润童心,普育未来” 主题系列活动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为积极响应教育部"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号召,潍坊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学院炽光传情志愿服务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于2025年7月2日赴德州市天衢新区抬头寺镇张庄村,开展为期10天的推普支教活动。

团队立足当地实际需求,创新提出"推普筑基,科技赋能"活动主题,精心设计"语润童心,普育未来""智启乡梦,科创筑梦""语智交融,共绘振兴"三大实践板块,通过AI语言互动、智能语音训练、经典诵读、非遗文化传承等特色活动,构建"科技工具辅助+沉浸式语言学习"的创新模式。

7月3日至4日,"语润童心,普育未来"主题系列活动率先开展。活动以"诗词诵经典、绕口令闯关、歌谣唱乡音、方言融普韵"四大特色项目为载体,将传统文化元素有机融入推普实践,打造"诗词+非遗+歌谣"三维推普体系,让乡村儿童在生动的语言实践中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诗韵承非遗・童声诵经典:诗词里的乡土文化解码

 "谁能用普通话背诵《静夜思》?"活动现场,印有传统水墨画的诗词题卡引发了孩子们浓厚兴趣。"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稚嫩的童声此起彼伏。团队特别选取"昼出耘田夜绩麻"等蕴含北方民俗意象的诗句,结合德州农耕文化进行讲解,使诗词中的田园场景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共鸣,让语言学习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生动课堂。

绕口令闯关・糖画传匠心:舌尖上的非遗语言挑战

  "白石塔,白石搭..."在趣味十足的绕口令闯关环节,团队精心设计了"打枣""数星星"等童趣绕口令。完成挑战的孩子们不仅可以获得糖画奖励,更能近距离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让普通话训练与非遗传承相得益彰,孩子们在甜蜜的体验中主动突破方言发音习惯。

童声唱响普通话・歌谣筑梦振兴路:童谣里的传统韵律启蒙

"黑黑的天空低垂..."在《虫儿飞》的优美旋律中,孩子们从生涩跟唱到流畅演绎。团队通过经典童谣培养语言节奏感,让孩子们在音乐熏陶中自然掌握发音技巧。当传统民谣韵律与现代童谣节奏相互交融,普通话学习便成为传承文化记忆的有声载体。

乡音普韵齐争锋・童趣共绘振兴情:方言与普通话的文化共生

活动创新采用"方言开场+普通话互动"模式,通过"食品""日常用品""动物"三大生活场景,开展"方言普通话大比拼"。在"煎饼"与"烙饼"、"家雀儿"与"麻雀"的趣味对照中,孩子们既感受到乡音的魅力,又掌握了规范的普通话表达。这种"以方言为根,以普通话为桥"的教学方式,让语言学习成为连接乡土记忆与文化认同的纽带。

此次活动通过诗词韵律、非遗技艺、传统歌谣与方言文化的有机融合,构建了"文化为魂、语言为体"的推普新范式。实践表明,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语言推广,不仅有效提升了乡村儿童的语言能力,更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文化传承中焕发新的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文化动力。(作者:霍语童 周嘉怡 徐耸巍 黄晗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