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一堂洋溢着浓郁“泥土芬芳”的理论宣讲课在全国宣传干部学院开讲。作为全国基层宣讲骨干培训班精心遴选的案例,山东与浙江两省代表受邀进行现场展示。其中,德州市社科联作为全国唯一受邀的市级社科联单位,携其创新打造的“赶社科大集”宣讲模式代表山东基层宣讲精彩亮相。德州市社科普及宣讲员周相国、徐明哲应邀走进全国宣传系统最高培训学府,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基层宣讲骨干生动展示了“送‘理’下乡入户”的德州实践。
快板开场,点燃理论火花。我市社科普及宣讲员、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李金斗先生的弟子徐明哲,以清脆竹板唱响“家风传世最荣光”。他巧妙地将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传统美德与党风政风、社会新风相连,用亲切的乡音乡韵引出宏大主题,瞬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徐明哲常年活跃于田间地头、社区广场,将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法规、文明新风编成脍炙人口的快板书、山东快书,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说理”“唱理”,让理论宣讲充满欢声笑语,成为广受欢迎的“百姓名嘴”。
榜样力量,真情诠释好家风。省社科普及专委会委员、民建德州市委原二级调研员、高级家庭教育讲师周相国与山东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景焕一起讲解了建设好家庭、培养好孩子的方法。周相国动情讲述了自己收养三名残疾儿童并抚养成人的感人故事。“孩子,从此咱就是一家人,少一个都不叫家!”的朴素承诺,“身教胜于言传”的坚持,以及孩子们自立后回馈社会的善举,让“爱”与“德”的家风力量直抵人心。周相国不仅在宣讲台上传递温暖,更是家风实践的典范。她对三个孤残儿帮扶,坚持20多年爱心长跑;她善于学习、喜欢分享,开展了420多场“和谐家庭”公益讲座,挽救了很多“问题孩子”及其家庭;她积极履职,撰写调研报告和提案等50篇;她自学心理学课程,累计帮助全国800多名“问题孩子”打开了心结。她将这份深沉的大爱融入宣讲,用亲身经历诠释家国情怀,感动了无数听众。课后,许多地方的宣讲员主动邀约周相国去当地宣讲。
山东省社科联在作基层宣讲经验介绍时,重点介绍了我市“赶社科大集”的创新普及模式。一是场景创新。主动深入“黄河大集”等群众天然聚集的烟火气场所,打破传统宣讲的“台上台下”界限。二是形式创新。融合快板、故事、对话、实操等多元形式,变“单向灌输”为“沉浸体验”和“双向互动”,让理论可知可感可学可用。三是内容创新。紧扣群众最关心的“家教家风”等话题,将党的创新理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转化为“养娃妙招”“持家心得”等实在话、贴心话。四是机制创新。宣讲结束并非终点,通过现场提问、线上留言等方式,形成“群众点单——宣讲接单”的可持续服务闭环,真正践行“社科服务永远围着咱老百姓转”。
德州市社科联推选的宣讲员此次作为山东省代表、全国唯一社科联单位走进全国宣传干部学院进行案例展示,不仅是对“赶社科大集”这一基层理论宣讲创新模式成效的充分肯定,更是将源自齐鲁大地、根植群众实践的鲜活经验,推向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一线的重要平台。它生动证明了,理论宣讲唯有沾满“泥土气”、充满“烟火味”、饱含“真感情”,才能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基层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凝聚起千家万户的深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