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称“接触就能快速降温”!“凉感面料”产品是黑科技还是智商税?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随着气温持续飙升,“凉感新科技面料”开始在各大服饰和家纺市场走俏,“穿上立马凉飕飕”“接触就像吹空调”……从户外服饰到夏日防晒,再到床上四件套和靠枕,凉感面料的产品无处不在。

7月8日,记者走进市区多家商场探访这种号称能让人瞬间降温的凉感面料,究竟是黑科技,还是智商税?

宣称“接触即凉”,凉感面料线上线下走俏

7月8日,记者在淘宝无印良品官方旗舰店的家纺销售区看到,集中上新了天蓝色的枕巾、床单、靠垫、坐垫等产品,这些产品都带有一个写着“凉”字的标签,商品评论区写着摸上去冰冰凉凉且丝滑。其中一款凉柔枕套由60%的锦纶和40%的莱赛尔纤维构成。标签上注明“凉柔”即接触瞬间凉感,触感柔滑,亲肤不黏腻。

同样,在澳德乐时代广场某品牌专卖店,多款衣服和防晒产品宣称具备明显优于普通面料的防晒性,通过材质设计,在户外场景更加凉爽,防晒性能更好,透气不闷热,穿着体验更好。

在线上平台,还有不少夏季服饰和家纺会在产品图片上加上表面“接触凉感”的图片或雪花小标。在某电商平台上搜索“凉感面料”,能找到上千件商品,从几十元的T恤到上千元的床上用品,应有尽有。一款售价为299元的凉感四件套,宣称“凉感系数高达0.45,远超国家标准”;一款售价为99元的凉感防晒衣,则称“穿上立感凉爽,能有效阻挡紫外线”。

凉感“黑科技”多通过改变纤维结构实现

凉感面料是与皮肤接触时,皮肤表面热量快速流失、温度瞬间下降,从而形成凉爽感觉的面料。目前市面上各宣称“凉感”的常见面料主要有索罗娜、莫代尔、氨纶、莱赛尔和莱卡等。

商场内,一款凉感拖鞋称表面使用瞬间接触凉感面料。凉感是如何实现的?“一般通过纤维交织、分子结构和水分蒸发实现凉爽体感。”一位有着5年服装销售经验的老板指出,“凉感面料一般需要通过对纤维原材料进行改性,也就是改变纤维形状、排列和织法来实现。还有的则是通过对面料整理加工,使面料具有迅速扩散体热、加速排汗及降温作用。又或者加入玉石矿物提升导热率,此类产品价格较高。”

实际上,判断凉感有国标和行业标准可依据。在无印良品官方旗舰店一款凉柔靠垫产品详情页,对凉柔系列做了进一步解释:面料吸收了人体热量,国标规定Qmax大于0.15就可称之为凉感。

记者调查发现,为了营销“凉感”,不少产品均有类似“凉感系数高于国标2.5倍”“远超国家标准系数”的表述。“有些产品凉感系数刚刚超出0.15,价格却高出同类产品不少,基本可以淘汰了。”上述业内人士解释说,“之所以称之为‘瞬间接触凉感’是因为凉感停留时间不久,随着织物和人体气温的接近,凉感会慢慢消失。”

选择凉感产品不必盲目追求高凉感系数

不过,系数高并不意味着凉爽舒适,“市面上各种凉感‘黑科技’,Qmax值高到离谱,都说自己冰冰凉凉,回家一睡,大失所望。”从事家纺行业的王女士表示,除了看Qmax,还要结合面料本身来看,“例如市面上的冰丝凉席,是合成化纤凉感面料,虽然QMax值高,但吸湿性透气性差,睡久了会觉得黏腻。”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生活中遇到较多的“冰丝”,实际上并不是一种面料,而仅仅是用于营销的商品名,目前并没有相关的国家标准和纺织行业标准来明确定义“冰丝”的概念。市面上销售的冰丝服装成分基本为粘胶纤维、聚酯纤维、锦纶等,“冰丝能产生凉感是因为它优秀的导热性能和吸湿性。”市民李先生坦言,经常在室外工作,凉感面料作用不大,个人还是认为传统棉麻或纯棉更舒适,在他看来凉感面料更多的只是营销噱头。

在选择凉感黑科技产品时,务必认准凉感标志,符合国家凉感标准即可,不必盲目追求高数值。同时,可选择面料本身导热性能优的或是加入玉石的纤维,谨慎选择使用了凉感整理剂整理的衣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