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州市平原县,37岁的鲁亚坤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字——鲁小坤。五年前,她还是写字楼的格子间里敲键盘的普通职员,如今,她是德州市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的一名主播,也是一名有着百万粉丝的主播,还是一名公益助农直播达人。她的故事,正为无数村民打开一条致富新门路。
2020年,鲁小坤在天津从事电商工作,当听说公司要往德州拓展业务时,她当即主动申请回来“打前站”,成为了一名电商主播,还在抖音上注册了“德州鲁小坤”的账号。
刚开播那阵子,难坏了这个没有经验的新手。直播间里常常十分冷清,她对着镜头介绍产品,语气干巴巴的像背书,从头到尾也就十一二个人在看,其中一大半还是亲戚朋友来捧场。鲁小坤没有因此打退堂鼓,为了不影响自己的情绪,她用纸片把显示在线人数的地方挡上,假装直播间里有一万人,凭着这股子劲儿卖力介绍产品。从早播到晚是常事,最长一次连播了9个多小时。
就这么熬了两个多月,转机悄悄地来了。有个同事跟她说:“小坤你不是爱背古诗词吗?怎么不把这和直播结合起来?”这话点醒了她,于是她把古诗词编成“飞花令”,跟进直播间的网友互动起来。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日子一长,直播间慢慢热闹起来。有一天,突然涌进来一千多个观众,后来变成三千人、五千人……鲁小坤告诉记者:“当时就觉得,这条路走通了!”
凭着这股韧劲儿,开播当年,她就成了抖音官方签约的金牌主播,她还把带货方向转到了农产品上。如今的她,早就不是那个只会背古诗的“社恐青年”,不光粉丝量突破了百万,还能站在商务部的讲台上给农户们讲课,教大家用手机直播卖家乡的农特产。
随着名气越来越大,上门请教直播技巧的人也多了起来。国网德州供电公司派驻平原县刘庄村的“第一书记”韩祎娜和村支书刘连宪就是其中两位。刘庄村挨着县城,祖祖辈辈种玉米小麦,村集体账户常年“瘪着”,村民手里也紧巴。“当时想着试试电商这条路,找到小坤,没想到一拍即合。”韩祎娜说。
鲁小坤和团队不光免费给村民做直播培训,还在刘庄村建起了全市第一个公益助农电商直播基地,手把手教村民怎么开播,帮着运营账号,慢慢的,村集体和村民的腰包都“鼓”了起来。
“我在农村长大,对土地、对老乡有感情。”鲁小坤常说,“村民挣钱不容易,能帮大家多挣点,也算是给家乡尽份力。”为了让更多人学会直播带货,他们跑遍了10个县市区,开起了公益直播培训课堂,到现在已经办了51期,累计培训超15000人次。
这几年,鲁小坤团队培训出的乡村带货主播近500人,她自己也从普通带货主播,成了响当当的公益助农直播达人,还获得了不少荣誉:共青团中央“青耘中国”乡村振兴青年优秀公益主播、商务部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处“农村直播电商讲师”、山东省妇联“鲁姐带货”乡村振兴优秀公益主播......
在平原,有越来越多的党员干部、直播达人加入到助农增收行动中,大家拿着手机拍视频、开直播,把山东的土特产卖到全国各地,让人们尝到山东的地道味儿,村里的收入涨了,农业经济也“活”了起来。
除了帮着老乡卖农货、去各个县市区做公益直播培训,余下的时间,鲁小坤还带领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的主播们拍摄德州夜市的探店视频。
没成想这些“沉浸式探店”短视频,把德州夜市带火了。
“穿过铁西南小市隧道”的视频在抖音爆红后,传统筋饼摊主老雷的手机响个不停,“不少远道来的客人,一订就是好几斤。”糕点店连午休都在赶工做蜂蜜小面包。
鲁小坤拍摄的德州老筋饼的视频,两天内达到了500万次的浏览量,还上了好几个抖音热搜,评论区里各地网友分享的吃法,相关话题的互动量超万条。德州老筋饼就这么出了名,连东南亚、欧洲的网友都在评论区留言。热度直接变成了实实在在的订单:电商平台上搜“德州老筋饼”的人,一周内多了12倍;本地企业的订单量比去年多了近3倍,有的店铺还卖断了货。
从没人知道到冲上抖音德州热门榜榜首,鲁小坤镜头里的夜市小吃,日均销量翻了五倍。沧州、衡水、聊城这些周边城市的食客,开车上百里,就为尝到视频里刚出锅的美食。
鲁小坤带起的这股热潮还带火了周边的生意,新增了120多个就业岗位,夜市客流量比之前多了65%,周边商户一个季度的收入平均涨了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