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德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童行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庆云县学苑社区开展“金丝彩贴绘山河,非遗传承润童心”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丝彩贴画技艺带入社区,为孩子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体验。
实践团以“祖国山河文化探索”为主线,巧妙运用中国地图教具,引导孩子们辨识家乡方位,开启文化认知之旅。在文化地标讲解环节,实践团成员采用“启发式讲解+互动问答”模式,向孩子们介绍了北京鸟巢、西安大雁塔、济南黄河大桥等标志性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激发了孩子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图为实践团成员提问孩子们山东省的位置
图为实践团成员介绍秦始皇陵兵马俑
活动核心环节为金丝彩贴画创作实践。实践团成员现场示范了金丝勾勒轮廓的基础技艺,以各地文化地标为蓝本,指导孩子们进行创作。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为传统技艺注入童真创意,增添了“发光云朵”“紫荆花开”等新颖元素,并在作品旁写下真挚寄语。一幅幅融合传统工艺与童趣创想的作品在孩子们手中诞生,非遗技艺的魅力在欢快的氛围中滋养着童心。“谢谢哥哥姐姐教我们做这么漂亮的手工,我以后要好好学习传统文化!”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开心地说道。通过“观景—学史—创作—寄情”沉浸式体验,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真切感知非遗的温度,在互动参与中深刻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图为实践团成员介绍金丝彩贴画的基础技艺
图为实践团成员为孩子们准备金丝彩贴画材料
图为实践团成员帮助孩子们完成金丝彩贴画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共同介绍自己的金丝彩贴画作品
本次实践活动增进了乡村儿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为非遗传承提供了支持;增强了教师教育学院青年学子服务基层、奉献社会的责任意识,体现了“三下乡”活动深入基层、服务社会、实践育人的核心价值。展望未来,教师教育学院将继续履行高校服务社会职责,坚持“以教兴乡”理念,引导和鼓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事业,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