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先看广告,一个接一个,关都关不掉!”近日,家住天衢新区林庄社区C区的李阿姨向记者气愤地反映,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频繁弹出的广告不仅严重影响正常使用,还让不少老年居民在操作时屡屡“中招”,有人因误点广告下载了一堆无关软件,甚至稀里糊涂地购买了保险或会员。7月14日,记者走访我市多个小区后发现,此类现象在多个小区普遍存在,充电桩的“广告劫持”问题已成为影响居民生活的一大痛点,亟待相关部门整治。
充电流程被广告层层拦截
当天上午,记者来到林庄社区C区,现场体验了充电桩的充电流程。扫码进入页面后,屏幕会立即弹出“请选择充电模式”的窗口,其中包含“安心充电保障”和“普通充电”两个选项,用户稍不留意就可能误点。但实际上,无需选择任何选项,只需点击页面最下方的“去充电”三个字,即可进入下一步操作。
然而,此时页面会再次弹出“安心充电保障”的提示,给出“放弃”和“开启保障”两种选择,用户必须再次点击“放弃”,才能进入充电支付环节。完成支付后,又一个广告页面会自动弹出,且该页面没有任何关闭按钮,用户只能被迫等待广告播放完毕。
记者注意到,页面中两次出现的“安心充电保障”选项均采用加粗字体显示,旁边还配有“推荐开启”“开启保障”等引导性文字,明显带有诱导用户选择的倾向。据页面介绍,该服务每次仅需额外支付0.1元,号称是应消防安全要求提供的充电安全服务,声称充电过程中若发生自燃,最高可补偿2000元,且已保障100万+次充电。
稀里糊涂成了某软件会员
“之前充电的时候,一不小心就点到了广告,手机里下载了好多没用的软件,甚至还稀里糊涂地购买了会员。”李阿姨无奈地说,她当初还以为那些是支付充电费用的必经步骤,直到回家后才发现自己误买了某软件的会员,“年纪大了,眼神不好,那些字又小,根本分不清哪个是正经充电的按钮,哪个是广告。”
“没有广告的时候,扫码、支付,几秒钟就能搞定充电,现在至少得花半分钟,太麻烦了!”除了误点广告的问题,多名居民还向记者抱怨,广告大大延长了充电的操作时间,在充电高峰期,经常因为大家都在“等广告”而导致排队现象,给居民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
随后,记者又走访了我市其他多个小区,发现不少电动自行车充电桩都存在类似的“广告劫持”问题。弹窗广告形式多样,有网页弹窗、视频广告等,内容涉及保险、网贷、游戏等多个领域,且部分广告存在明显的诱导性内容,如“买5张送2元充电券”“恭喜获得支付宝红包”“扫码领100元话费”等。用户想要关闭这些广告,往往需要精准点击右上角的“跳过”按钮,但该按钮字体极小且位置极为隐蔽,稍不注意就点不到,否则就只能等待几秒钟广告自动关闭。
充电桩为何会变成“广告桩”?
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品牌充电桩运营商向记者坦言,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他们常常以低价甚至免费的方式向物业公司投放设备,而盈利则主要依赖广告分成,“不靠广告赚钱,根本回不了本”。
针对此事,记者采访了山东德衡(德州)律师事务所的郝梦律师。郝梦表示,充电桩运营商的此类行为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弹窗广告在消费者非自愿的情况下强制弹出,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而通过诱导手段促使用户付费,则侵犯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她提醒,消费者遭遇此类侵权行为后,可对弹窗广告页面进行截图或录屏,保留好相关支付记录,及时向12315平台投诉,或通过向法院起诉的方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此外,物业公司作为小区的日常管理服务提供者,对小区内的公共设施和设备负有不可推卸的维护和管理责任,其中就包括电动自行车充电桩的安装、使用、维护以及安全监管等方面。物业有权且有责任处理与充电桩相关的各类投诉和纠纷,积极维护小区内的和谐秩序,为居民营造便捷、安全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