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直击地热钻井工人高空提钻具作业:高温下的“地心拉力赛”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DJI_20250716150832_0190_D.jpg

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连日来,持续的高温天气让城市陷入“炙烤模式”。而在地热钻井现场,一群身着红色工装的工人,正展开一场与时间、高温和重量的“战斗”——提钻具作业。7月16日,记者走进山东有研半导体材料有限公司片区地热勘查井建设项目现场,用镜头记录下这场高温中的“地心拉力赛”。

_DSC1526.jpg

当天下午3时左右,室外气温达到32℃,井架表面温度更是突破48℃。地热钻井工人王全定身着长袖长裤工作服,戴着手套,穿着厚重的防滑鞋,将安全绳系在腰间,徒手攀爬井架,前往28米高的操作台。28米,相当于9层楼的高度,他需要3分钟才能抵达。“最怕突然起风。”王全定说道,高空的风速是地面的1.5倍,突如其来的阵风会使井架晃动。

提钻具作业前,五名地热钻井工人各就各位:一人在高空操作,一人操控液压钳,两人负责拆卸钻具,一人控制绞车。一切准备就绪后,伴随着钻机的轰鸣声,他们默契配合,将每根长约28米、重达1吨的钻具从地下1500余米处缓缓提出。“钻具提出井口的那一刻,就像打开高压锅的盖子,温度会瞬间飙升。”项目施工单位山东省地矿局第二水文队项目井队长马志刚解释道。

记者观察到,操作台上工人的工作服早已湿透,紧紧贴在身上,安全帽下的头发湿得如同刚洗过一般,还在不断滴水。他们每隔几分钟,就要用毛巾擦拭眼睛。休息时,工人们转身拿起水壶“咕咚咕咚”地喝水,其中工人薛文帅一口气喝光了一整瓶水,随后用毛巾擦了擦脸颊上的汗珠。

短暂休息后,工人们立刻重新投入到提钻具作业中。“现在提的是第57根,也是最后一根钻具。”马志刚紧盯着缓缓上升的钻具,汗珠顺着安全帽带不断往下淌。

马志刚介绍,本次勘查的核心任务是借助地质钻探等技术手段,精准探明地下热储分布,科学计算储量与可开采量,为后续规模化、合理化开发打下坚实基础。“提完钻具后,就要开展测井工作,获取工作区内相关的地热地质参数。”据悉,该项目建成后,能为德州金街云谷、京津冀创新转化(德州)中心、太阳能小镇等周边众多办公建筑及社区居民提供稳定可靠的地热供暖。

“项目推进过程中,我们要克服诸多困难,不能耽误今年冬季的供暖工作,这关系到无数人的温暖冬季。”马志刚坦言,尽管作业艰苦,但每当看到地热井建成,清洁能源输送到千家万户,所有的汗水都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