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隐性杀手"!德州市妇幼保健院提醒:晚期产后出血不容忽视!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日前凌晨1点,面色惨白的张女士(化名)在家人的搀扶下,步履艰难的来到德州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就在9天前,她刚刚通过剖宫产手术顺利诞下一对可爱的双胞胎,产后恢复良好,一家人沉浸在迎接新生命的喜悦中。然而,就在一小时前,突如其来的阴道大出血打破了这份喜悦——鲜红的血液夹杂着血块不断涌出,安全裤瞬间就被浸透。“明明回家后出血一直很少,怎么会突然这样?”张女士虚弱的声音里满是惊恐。

经过产科医生的快速评估,张女士被确诊为“晚期产后出血”。医疗团队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建立双静脉通路快速补液、输注缩宫素加强宫缩,同时进行床边超声检查。在稳定生命体征后,医生对其进行宫腔内填塞纱布条止血,并进行了预防性抗感染治疗。经过6小时的紧张救治,张女士的出血情况终于得到控制,苍白的脸颊渐渐有了血色。

住院观察期间,产科医护人员专门为她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促进子宫复旧,营养师调配高铁食谱纠正贫血,母乳喂养指导师帮助建立科学哺乳模式。一周后复查超声显示子宫恢复良好,张女士的脸上再次露出笑容。

这个惊险的案例揭示了一个被严重低估的产后隐患——晚期产后出血。与常见的产后24小时内发生的出血不同,这种"隐性杀手"可能潜伏到产后24小时后,甚至推迟到产褥期结束前(产后6周内)。

认识晚期产后出血

医学上将分娩24小时后、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定义为晚期产后出血。其高发时段集中在产后1-2周,但也有约15%的病例会延迟到产后6-8周才显现。这种出血往往来势汹汹,出血量可达500ml以上,常伴有血块排出,严重时会导致失血性休克。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剖宫产产妇发生晚期出血的风险是阴道分娩的3-5倍。张女士的案例就警示我们:即使手术顺利出院,仍需保持警惕。

救命黄金时间

当出现以下危险信号时,必须争分夺秒就医:

1.每小时浸透2片以上卫生巾

2.排出鸡蛋大小的血块

3.出现头晕、心慌、冷汗等休克前兆

4.恶露突然增多或颜色转鲜红

记住:拨打120比自行就医更安全!急救人员能在转运途中实施初步救治,为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科学预防四部曲

母乳喂养的“双重保护”:婴儿吸吮能刺激缩宫素分泌,既促进泌乳又增强宫缩,降低出血风险达30%。

适度活动:产后6小时开始床上翻身,24小时后逐渐下床活动,但需避免提重物(>5kg)和深蹲等增加腹压的动作。

恶露观察:记录恶露颜色(红→粉→白)、气味(无异味)、量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就医。

高危人群重点防护:双胎妊娠、巨大儿、前置胎盘、产程延长者需延长住院观察时间。

晚期产后出血就像潜伏的暗礁,唯有提高警惕、科学预防、及时应对,才能让新妈妈们平安驶过产褥期这段特殊航程。需注意:产后42天内的任何异常出血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宁可虚惊一场,不可错过最佳救治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