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河调查】大学生加入暑期骑手大军|送单如“游戏”,成长需要历练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告别“吃饭睡觉打游戏”,今年暑假,不少大学生选择穿上骑手工装,在烈日与汗水中体验生活,赚取收入。连日来,记者调查发现,外卖骑手正成为不少德州大学生暑期兼职的热门选择,他们用“游戏视角”重新认识城市,有了对这个城市的另一层理解。

年轻骑手增多

大学生成主力


8月8日,记者从饿了么德州物流站点负责人徐经理处获悉,目前德城区和天衢新区活跃骑手约300人,其中暑期兼职的大学生骑手超过百人,较往年增长约40%。随着6月底高校放假,骑手队伍年轻化趋势明显,30岁以下骑手占比接近70%,18岁至22岁大学生成为主力军。值得关注的是,今年女性骑手比例也大幅提升,涨幅达20%。

“骑手收入主要看接单量和区域订单密度,学历影响较弱。”徐经理介绍,“约20%的专职骑手月入万元以上,经验丰富者甚至能突破1.8万元。高峰期平台有时一次派发10多单,时薪约40元。约70%的骑手月收入在6000元左右。”他指出,德州骑手主要为“宝妈”和勤工俭学的大学生。

德州区域京东众包数据显示,本地兼职骑手近千人,30岁以下年轻人占比近85%,其中18至22岁大学生骑手占比达15%。“高峰期有骑手一次可接8至10单,多数兼职骑手日薪约百元。”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骑手而言,能多接单、多挣钱最实惠。”美团片区经理同样表示,年轻骑手数量大幅上升。

受平台竞争和暑期激励影响,自4月起德州骑手数量持续攀升。各平台为暑期“学生军”提供了多项保障:设置跑单时段和接单上限,安排老骑手“一对一”指导流程与安全规范,确保新手逐步适应后才独立跑单。


送单如“游戏”

成长需要历练

对许多年轻骑手而言,送外卖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次宝贵的历练,有人甚至将其比作“开放世界冒险游戏”——自由接单、规划路线、完成任务。

“上午比较热,我六七点就出门,中午休息,一般晚上9点收工。”即将赴莫斯科留学的骑手王嘉诚告诉记者,他想用自己赚的钱给爷爷奶奶做体检,出国后心里也踏实。他原计划30天跑完800单,结果发现一天能送50多单。“送外卖就像在抢任务,找目的地,完成它,赚‘金币’,充满趣味。花自己赚的钱比家里给的更有成就感!”他认为兼职送外卖能锻炼抗压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处事冷静。

河海大学准大一新生李子豪受朋友带动,7月中旬加入骑手行列。他每天工作约10小时,日均送单60单。“虽然辛苦,但每天能收入几百元。”他坦言送外卖流程简单直接,付出与回报关联性强,即时反馈感很好。一个月下来,他瘦了6斤,肌肉更紧实,作息更规律,行动力也更强了。“接下一单,系统告诉你去哪里、送给谁,你就开始穿街走巷,像启动游戏主线任务。实打实地运动、接触、完成,那种空心感被驱散了,送完一单看到‘金币’到账,情绪反馈直接拉满!”他笑着说,现在对各商家、小区环境了如指掌。

李子豪也感受到了不少温暖:“师傅一直提醒‘安全第一’。下雨天找不到人,有陌生人递纸给我擦雨。用户说‘谢谢’或收到打赏时,成就感特别强。”他感慨自己曾不敢和陌生人沟通,如今变化巨大。

新手难免遇到挑战,如雨天配送、夜晚看不清门牌号、因路线不熟导致超时等。“幸运的是,平台对新手有保护期,可以免除超时和差评,但是还好4至5天就熟络了。”李子豪说。

李子豪表示,跑外卖最“魔性”的体验之一,是用“游戏视角”重新认识城市,掌握哪家店出餐快、哪条路更便捷,有了对城市的另一层理解。

汗水浇灌收获

见证城市温度


外卖行业如同一个巨大的“蓄水池”,不仅吸纳了暑期大学生,也承载着为生活奔波的各类人群。

京东骑手李先生上有老下有小,他每天安顿好家人后骑车十多公里赶来配送。“跑一单赚一单,努力看得见回报。”李先生说。

刘女士白天完成其他工作,晚上将孩子托付邻居后配送京东订单,独自撑起一个家。因经营不善导致破产的付先生则感慨:“相比传统低薪束缚性强的工作,时间自由、多劳多得的模式,在当前无疑是更具性价比的最优解。”

准大一新生孙义超很享受这份兼职的自由:“闲着也是闲着,出来挣点零花钱,和朋友比谁送得多也挺有意思。”

这个夏天,穿梭于德州大街小巷的年轻骑手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收获,也见证着城市生活的脉动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