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现青年干部担当作为的风采,全面提升其综合素养,德城区运河街道精心策划了“青年说・思享汇”演讲活动。在活动中,“90后”青年干部们轮流走上讲台,以书籍滋润心灵,以事例传递真情,以言语凝聚力量。他们的演讲没有空泛的口号,字里行间满是基层工作的烟火气,更彰显着青年干部的担当劲儿。
这场持续了半年的活动,让年轻人们在交流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如今,不少人在处理复杂事务时愈发得心应手,成为街道培养能扛事、善作为的复合型干部的生动写照。
“读《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我深刻体会到读书是‘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的过程,它能帮助基层干部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青年干部王明溪在演讲中分享的感悟,道出了读书与实践之间的深刻联结。
每周的演讲台上,《乡土中国》里的基层治理智慧、《咏煤炭》里的为民情怀轮番呈现。青年干部们将书中的理论精髓与街道工作实际相结合,把“纸上得来”的思考延伸到“脚下沾泥”的实践中,让每一次读书感悟都成为滋养初心的养分。
这种“阅读+分享”的模式,不仅拓宽了青年干部的知识视野,更在潜移默化中夯实了他们的思想根基,使理论学习真正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内生动力。
“作为纪检监察岗位的青年干部,我最深刻的体会是‘监督无处不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李荣杰细数着核查“四风”问题线索时的日夜奔波,那些试图用“小恩小惠”蒙混过关的侥幸者,最终都在铁证面前低下了头。“这让我打心底里认同‘纪律面前无例外’——哪怕是不起眼的‘微腐败’,也绝不能姑息。”演讲台上,这样真切的“工作感慨”从未缺席。
有的干部拿起随身携带的记录本,指着密密麻麻的字迹说道:“有户邻居因为阳台漏水吵了五年,我们联合城管部门、物业上门三次,蹲在楼道里听双方倒苦水,帮他们解决了漏水问题。最后他们握手言和时,我感觉比自己家的事解决了还舒坦。”有的回忆起拆迁回迁时的攻坚时刻,说当看到群众住进新房子的那一刻,觉得所有熬夜改方案的日子都值了。还有人提起防汛期间的坚守,感慨道:“那是群众把安全交给我们的信任啊。”
青年干部们将日常工作中的点滴片段转化为生动素材,用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最动人的基层故事。
这些带着“烟火气”的分享,不仅展现了他们在岗位上的坚守与创新,更让“担当”二字有了具体的模样——是面对群众诉求时的及时回应,是攻克工作难题时的迎难而上,是服务街道发展时的主动作为。
讲过“蹭饭书记”故事的干部,发现新入职的同事开始学着用“拉家常”的方式做群众工作。更让人触动的是,演讲中提到的“楼顶漏水”“围墙倒塌”“小区充电桩不足”等问题,经大家在会后碰头梳理,已有36项被纳入街道“民生微实事”清单,其中31个项目现已动工。这些从话语中生长出来的行动,让“90后”们渐渐明白,讲台前的真诚分享,从来不是孤芳自赏的独白,而是能拧成一股绳的力量,推着大家在基层的土地上越扎越深。
运河街道党工委委员王园表示:“我们希望通过演讲搭建一个‘互学互鉴’的平台,让青年干部在表达中提升逻辑思维,在倾听中拓宽工作思路,最终形成推动街道发展的强大合力。”
如今,这场持续进行的“青春讲堂”已成为街道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青年干部们在一次次的表达与沉淀中,综合素养不断提升,担当精神愈发彰显。下一步,运河街道的青年干部们将以更扎实的理论功底、更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团结的奋进姿态,在基层治理的一线书写青春华章,为街道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