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走进夏津县智慧水利调度中心,大屏幕上的水利虚拟模型与真实河道同步波动,水流数据如脉搏般跃动。工程师轻点鼠标,十几公里外的灌渠闸口便应声开启,水流精准涌入相应沟渠进行灌溉。
这一幕,正是夏津县以“数字大脑”重塑县域水网的关键场景。
夏津县地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大运河文化带、南水北调后续工程等五大国家战略交汇处,却也是地下水超采区、黄河水超载区等多重压力叠加之地。引水难、供水难、排涝难、灌溉难,如同四道枷锁,曾长久束缚着这片土地的发展脚步。
如何破局?夏津的答案清晰而坚定:向科技要出路。
夏津县智慧水利调度中心负责人于长涛说:“未来水利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就是信息化。”
近年来,夏津县深化认识提站位、精准分析明定位、立足需求抓落位,将信息化建设作为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工作的标准配置,以水位、水量、水质、气象、视频监测为基础,部署了926套监测设备,密布于河道、灌区,实现对水情、工情、农情、气象等信息的实时监测与全面感知,将各类数据精准采集并传输至平台,为后续的分析与决策提供数据基础。
夏津县以“灌区数字孪生”为核心,整合原有8个信息化系统及上百套单点信息化设备,搭建标准化数据格式的水利物联网平台。大数据、云计算深度挖掘融合信息,极大程度提高了信息的利用率与价值,全县水利管理迈入“一网通管、数据互通”时代。
在宋楼镇试点片区,数字孪生平台正悄然改变着水资源调配逻辑——系统对点对点输配水进行动态模拟预演,在有限水源与定点供水双重约束下,探索最优解。同时,引入本地化部署的“夏津智慧水利大模型”,融合预报方案、调度规则、历史场景与实时数据,通过问答交互提供精准决策支持。
今年春灌期间,全县面临400万立方米城乡饮水缺口,南部旱情告急。智慧平台统筹长江水与再生水,通过11个口门向夏津水库和南部高地同步配水,首次实现县域长江水源置换“引得出、分得准、用得好”,解了燃眉之急。
同时,“智慧赋能”也正在重塑管理细节。手机App远程精准控制闸门流量;巡查养护任务智能派单、闭环流转;在七一河灌区,水泵、电机等关键设备已实现可视化数字孪生,内嵌维护规则,隐患早发现、问题早处理,最大限度消除人为不确定性。
在数字化浪潮中,夏津正从“治水”向“智水”坚定跨越,驱动古老水脉焕发新生机。
“智慧治水不是替代人,而是以科技之力拓展人的能力边界,让每一滴水释放更大价值。”夏津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孙家滨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