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片、叠片、焊接、热封……走进位于德州市庆云县的山东承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电池组装车间,机械臂精准运转,一条条自动化生产线正以稳定节奏高效运行,一派繁忙而有序的生产景象。“我们的电池负极采用全极耳工艺,还特别设计了防震功能,这让产品不仅内阻更低,循环寿命也大幅延长。”公司总经理徐芳军向记者介绍时,言语间尽显对产品核心优势的自信。
在新能源产业加速迭代的当下,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安全性高、成本可控、循环寿命长的突出优势,已成为储能与动力领域的核心部件,更是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关键选择。
徐芳军进一步介绍,山东承曦新能源自成立之初,便锚定磷酸铁锂电池这一细分赛道,始终将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多年来,企业持续投入研发,针对电池能量密度、充放电效率、循环寿命等行业关键技术难题展开攻关,通过不断优化生产工艺与产品设计,逐步实现了产品性能指标的稳步提升。凭借过硬的技术实力与可靠的产品品质,山东承曦新能源成功打开市场,产品已获得众多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与信赖。
任何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完整高效的产业链支撑,磷酸铁锂电池行业亦是如此。
在产业链布局上,山东承曦新能源早已构建起一套清晰且完善的协同合作体系:在上游原材料端,企业与国内优质锂矿、磷矿供应商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签订稳定供货协议、参与原材料价格协商等方式,从源头保障了锂电池生产所需核心原材料的稳定供应与价格平稳,为企业生产经营筑牢“压舱石”;在中游材料制造端,企业主动联合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生产企业开展协同创新,通过技术参数共享、联合实验室共建等形式,共同提升电池材料的导电性、稳定性与安全性,进一步优化电池综合性能;在下游应用端,企业则与多家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储能系统集成商开展深度合作,针对不同客户的应用场景与需求差异,提供定制化电池解决方案,精准匹配客户生产与运营需求,最终实现了市场销售额的持续增长。
当前,全球新能源产业正处于快速扩张期,磷酸铁锂电池行业既迎来了政策支持、市场需求激增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技术迭代加速、行业竞争加剧的挑战。
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山东承曦新能源已制定明确的未来发展规划:在技术研发层面,企业将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一方面重点推进电池能量密度提升工作,力争突破现有技术瓶颈,另一方面持续强化电池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测试,确保产品在高低温、振动、冲击等各类复杂工况下均能稳定运行;在产业链协同层面,企业将深化与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利益绑定,通过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共赢的合作模式,构建更加紧密的协同产业生态,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与整体竞争力。
值得关注的是,山东承曦新能源凭借全极耳工艺电池,已在32700型号电池市场形成显著竞争优势,相关技术更是获得国家专利认证。
谈及如何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徐芳军表示,企业下一步将从三方面集中发力:其一,继续深化与上游优质原材料供应商的合作,在现有合作基础上拓展合作品类与规模,进一步巩固原材料供应优势;其二,计划与济南大学共建“磷酸铁锂电池研发创新中心”,依托企业自身产业基础与生产实践经验,借助高校在人才培养、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模式,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同时,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实现产业创新与产业化发展的互促共进;其三,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围绕电池性能提升、成本控制、绿色生产等方向开展技术攻关,同时深化产业链合作,优化产品结构与质量,在此基础上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通过参加行业展会、建立海外营销网点、与国际客户开展合作等方式,逐步提升企业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力争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实现更大突破。
“我们将始终秉持‘创新、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加强产业链深度融合。”徐芳军表示,未来,山东承曦新能源将继续深耕磷酸铁锂电池领域,以技术创新驱动产品升级,以产业链协同赋能产业发展,持续为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企业力量,同时期待与行业各界伙伴携手合作,共同开创磷酸铁锂电池行业的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