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头好水来①|再见,“大水缸”! 你好,“后花园”!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清晨阳光洒落在粼粼水面上,几位晨练市民经过新河东路沟盘河路段。不远处,大型机械正有序作业,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已初现轮廓。这片德州市区腹地的生态公园,正是承载一代德州人记忆的沟盘河水库。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应急开挖到2024年功能转型,四十余年间,它见证了城市成长,也诠释着人与水、发展与生态关系的深刻变迁。


“借水建库”解燃眉之急

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德州,正处于工业化起步关键期。当时市区供水依赖地下水,随着工业企业落户、居民用水需求增长,地下水开采量骤升。1981年,华北遭遇特大干旱,让德州供水危机加剧。

“那时家里常停水,有时一天只来水两小时,自来水还有怪味。”62岁的倪洪军回忆道。

转机出现在1982年。

为缓解天津供水紧张,国家启动首次“引黄济津”工程,沟盘河被纳入临时输水通道,德州顺势提出“借水建库”。

沟盘河前期照片

1986年春,沟盘河水库开工。“当年施工条件艰苦,靠挖泥船和小型机械作业,工人清晨就上工,午饭在工地啃干粮,没人喊累。”作为施工参与者,倪洪军记得坝体合龙时,周边村民都来围观,“看着黄河水慢慢流进水库,像自家粮仓装满粮食,心里很踏实。”

如今倪洪军已退休,他曾三次参与水库扩建,还在水库巡河护坝二十多年。1989年4月,水库竣工通水。当黄河水经沉淀净化流入市区管网,不少居民接水细品,“水变清了,味道也甜了!”

据德州市天润自来水有限公司(前身为“德州市自来水公司”)数据,水库投用后,市区日供水量从1.2万吨升至2.5万吨,既满足了居民需求,还为德州棉纺厂、化肥厂等新建企业提供稳定水源,当年工业产值便增长了15%。


城市扩张催生“双水源”

上世纪90年代,德州迈入工业化与城镇化加速期。1994年,市区日供水量达4.8万吨,逼近水库设计供水极限。

“那时每年春天都要‘限水’,工厂分时段生产,居民小区轮流供水。”天润自来水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峰回忆。

沟盘河前期照片

1995年,德州启动沟盘河水库扩大治理工程,总投资1.2亿元。工程拓宽原弯曲狭窄河道,建成四座相连封闭式水库,并与丁东水库管道串联,形成“双水源”保障体系。

倪洪军亲历此次改造。他说,进入21世纪,水库又历经多次提升:2003年加装9公里防护网;2009年清淤扩容后,总库容增至550万立方米。

“2010年德州遭遇百年大旱,黄河来水减少60%,水库靠扩容后的库容,扛过8个月缺水危机。”赵峰说,“那时老百姓都叫它‘大水缸’。”


从水源地到生态核心区

如今走进沟盘河片区,昔日“大水缸”正变身“生态核心区”。施工人员补植树木、安装休闲地台,几台挖掘机正在沟盘河岸边进行生态化改造。片区已现雏形:保留的水面波光粼粼,新栽树木迎风挺立,蜿蜒步道串联起各景观节点。

2020年起,随着生态文明理念推进、城市发展格局拓展,沟盘河水库功能迎来根本转变。水库周边成为居住、商业和文教中心,原有水源保护区与城市空间重叠,且敞开式水库水质维护成本高、风险大,功能转型势在必行。

2022年,德州启动城市供水提升工程,提出“构建更安全、更稳定、更高质的供水体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德州形成“多源互补”供水新格局,水库功能调整提上日程。

“不是水库‘不行了’,是城市发展需要更优供水布局。”赵峰表示,“水库完成历史使命,现在要以新身份服务市民。”

2024年9月,山东省政府批复撤销沟盘河饮用水水源地及保护区,片区生态活力释放,新的“因水而兴”故事在碧水两岸展开。按规划,这里将打造成“生态文旅休闲区”,结合原有水域绿地,建设滨水步道、运动公园等设施。


“大水缸”蝶变“生态会客厅”

站在新建服务台上,倪洪军感慨:“我参与水库建设和三次扩建,看着它从荒地变成水源地,如今又要成为公共休闲场所,像看着自己孩子长大。”

德州财金城市建设有限公司主管刘伟刚介绍,沟盘河片区规划面积30.65平方公里,现蓝绿面积占40%,河道岸线总长约30公里。以水为魂打造“文体旅”活力岸线,在建的沟盘河生态廊道分文旅和户外运动板块,环湖布局餐饮娱乐、活力港湾等时尚街区,将成为德州文化、旅游、消费融合发展的样板。

目前,沟盘河文旅和户外项目已开工,一期已完成场地塑形、管道敷设、部分乔木栽种、挡土墙及园路基础等施工。

沟盘河施工照片

其实,早在2023年,德州市委、市政府就将目光聚焦于此,想借区位优势,塑造水生态、扩大蓝绿空间,打造集休闲运动、文旅度假、新型产业于一体的生态之城。

“36%是沟盘河片区规划绿地等开敞空间占比,也就是说,30.65平方公里的片区里,三分之一的土地将是满眼绿色。”德州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所所长李俊生说,片区还将设计3.37平方公里生态廊道,营造“静可观风听雨,动可戏水泛舟”的活力场景。


绘就城水交融新画卷

面对这片承载德州未来的土地,德州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不搞大拆大建,保持生态原貌,还湖于民、还景于民。《德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也提出,开展沟盘河水库等开阔水域保护治理,建设中心城区重要滨湖生态风景地。

规划层面,德州已完成沟盘河片区30.65平方公里整体城市设计,及3.37平方公里生态廊道详细设计。

规划突出“生态”与“活力”核心。生态上,建设“连水、净水、亲水”水环境系统,打造“大绿量、本土化、可进入”陆地生态空间,严控建筑高度、密度与品质,形成低层、低密度、高品质风貌;活力上,建设文体旅融合示范区,促进生态、文化与旅游功能联动互补。

沟盘河规划照片

“沟盘河片区改造,是德州推进城市更新、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城市水生态及沟盘河片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翟立春说,“要让这座承载几代人记忆的水库,以全新方式继续滋养城市。”

从应急供水“救命库”,到城市发展“动力源”,再到生态休闲“后花园”,沟盘河水库四十年变迁,是德州从“缺水焦虑”到“生态自信”的生动缩影。它的故事证明,城市发展,始终是人与自然相互适应、共同成长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