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北大学德州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技术转化“黄金通道”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中北大学德州产业技术研究院简介>>

中北大学是山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双共建、山西省人民政府管理的高水平大学。学校前身是1941年八路军总司令部在太行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我党我军第一所兵工学校——太行工业学校,开启人民兵工教育先河,被誉为“人民兵工第一校”。

2018年7月,德州市人民政府与中北大学签订共建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协议;2019年11月,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揭牌成立;2022年5月,中北大学德州研究生分院更名为中北大学德州产业技术研究院。

研究院涵盖高端装备、生物工程、绿色化工、制药工程、环保工程等5个科研部门,建设了绿色化工、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环保工程4个中试平台。

研究院的成立,填补了德州市高等教育研究生培养的空白。搭建起“政产学研”一体化的协同创新平台。研究院先后入驻教师100余人,历届研究生100余人,入驻教师博士占比达90%以上,且均为“双一流”院校毕业生。研究院近三年通过德州市人才引进政策共引进博士研究生2名,硕士研究生5名。

开设中北大学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德州班,连续3年共40余名考生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考取中北大学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

中北大学德州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落户德州6年,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四年来累计促成40余家企业合作,落地50余个转化项目,合同金额突破2000万元。

从纳米级聚酯帘子布技术千万级转让纪录,到中试平台百公斤级中试放大项目,再到“师资共享+联合培养”的独特路径……这座架设在实验室与生产线之间的“技术红娘”,正以务实创新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


校企合作: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技术“红娘”

近年来,研究院通过组织专家团队参与“智汇德州”人才创新创业周、举办专场推介会等方式,与山东中新科农、德州新动能铁塔发电公司等40余家企业达成合作。

绿色化工团队研发的纳米级聚酯帘子布浸胶液技术,性能超越国际同类产品,以1000万元实现技术秘密转让给德州名将工贸有限公司。

其中,药物绿色合成工艺创新团队吸引某企业在德州投资500万元成立“德州中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医药、农药、液晶中间体及定制化学品的研发与生产。该团队还与山东中新科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扩展业务技术需求,双方签订新型绿色农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研发合同,签订了170万元的新型绿色农药研发合同。

杨静副教授团队的树莓提取技术产物和史楠副教授团队的膳食纤维咀嚼片技术成功孵化了本土企业山东环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技术变成产品推向市场,获得一致好评,验证了“教授创业”模式的可行性。


中试平台:破解科技成果转化“死亡之谷”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研工作的根本任务,而从实验室走向市场,“量产”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为尽可能控制其中的差异,研究院建设了中试平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中试平台的优势已在多项科研技术中得到证实,比如德州中北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杀菌剂多氟对甲苯磺酸酰胺百公斤级中试放大项目,成功地将科研技术向市场推广;环保工程中试平台飞灰螯合剂项目在山东、河北、辽宁等地的垃圾焚烧厂进行技术验证,取得了优异的测试结果。

中试基地的建设是科技创新从实验室走向应用领域的桥梁,通过中试基地的建设,可以更好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提高科技创新的转化效率和应用价值,同时也深化了研究院与各个企业的合作。

2024年6月,研究院与鲁晶化工共建的绿色药物中试基地正式签约建设。根据省科技厅62号文件要求,中试基地建成后向全社会开放,满足相关领域企业中试基地试验需求,目前已吸引多家企业预约使用中试生产线。


校际合作:构建区域高等教育“成长共同体”

“我们与德州学院开展资源共享后,意味着德州学院的教师也可以带研究生,有效提升德州高等教育水平。”中北大学德州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李同川介绍,研究院与德州学院开展资源共享,成立“中北大学——德州学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目前,德州学院15名教师获聘中北大学硕导,为该校申请硕士点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德州学院鼓励毕业生积极报考中北大学相关专业研究生,中北大学在研究生招生、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

这种“师资共享+联合培养”模式,已复制到华宇工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德州交通职业学校3所院校,签订《共建发展框架协议》,形成“中北标准德州化”的独特路径。

不仅如此,该研究院还积极与驻德高校开展技术研发合作,成立“中北大学——德州学院联合研发中心”。德州学院选派优秀教师进驻研究院实验室,共同开展科技研发。双方共同在科技攻关、项目申报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在人才、设备、场地等资源方面实现共享。

此外,研究院与德州职业技术学院粮食工程系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双方正携手攻关中药提取技术,已开展中药抗氧化性与抗菌性实验,为后续研究积累了扎实的基础数据。并将依托双方院校实验实训室的设备资源与技术优势,同时联动药品生产企业,共同推进中药多种剂型的研发工作,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创新链条,力求实现从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的高效衔接。

荣誉墙

省级荣誉

获省级新型研发 机构备案

获得此资质需要满足博士或高级职称人员占比不低于30%、上年度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年收入总额比例不低于30%等条件。经过网上申报、形式审查、专家现场核查,在人才储备、科研条件、中试平台等多方面获得认可。

获批省级平台

宇虹颜料股份有限公司与研究院、德州学院共建的高性能有机颜料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获山东省发改委批准认定。

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研究院3名教师及团队获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其中青年基金1项,面上项目2项,获得省基金资金支持总额达35万元。

获山东省技术市场协会科技金桥奖

研究院刘清浩教师团队与山东中新科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新型碳点纳米农药的创制及其产业化”获得山东省技术市场协会科技金桥奖二等奖。

市级荣誉

德州市人民政府2020年度引才用才表现突出单位

德州市科技合作奖

德州市首届“市长杯”工业设计大赛优秀组织奖,三个团队:“智能巡检消防机器人”“文档扫描机器人”项目获得三等“新星奖”,“微生物艺术创意:傲雪寒梅”项目获得优秀奖。

专利成果

环保工程团队通过飞灰螯合剂项目,获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

生物工程团队通过功能化妆品项目,获批发明专利1项。

科研论文

研究院师生在研究院科研期间发表60余篇高水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