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起床猛地一翻身,天旋地转像坐过山车,几秒钟后又好了?”生活中不少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德州市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李明提醒:这很可能是“耳石症”在作祟。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疾病,其实是成年人突发眩晕的最常见原因,却常被误认为是颈椎病或脑供血不足。什么是耳石症?它都有哪些典型表现?如何预防复发呢?听听专家怎么说。
在许多前来就诊的患者里,有不少人一听“耳石症”,都会下意识以为是自己的耳朵里藏了块石头,其实不然,“耳石”是指附着在耳内椭圆囊、球囊表面的碳酸钙结晶,它像细小的“平衡感应器”,能感知头部的运动方向。“正常情况下,耳石牢牢固定在原位,能帮助大脑判断身体姿态。但当它因老化、头部外伤、病毒感染等原因脱落后,就会飘进负责感知旋转的半规管内。当头部转动时,耳石随淋巴液流动,刺激半规管内的毛细胞向大脑发送错误的运动信号,导致大脑接收到的信息与眼睛、关节传递的信号不一致,从而引发强烈的眩晕。”李明解释。
“耳石症一般发作比较突然,多在起床、躺下、翻身、低头或抬头时出发,患者会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像‘被扔进滚筒洗衣机’里,常伴随恶心、呕吐。”李明指出,耳石症每次发作持续数秒或数十秒,患者改变体位后得到缓解或部分缓解,且同一头部动作可能反复诱发,部分人甚至一天发作数十次,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但需要注意的是,耳石症不会导致耳鸣、听力下降,也不会出现手脚麻木、言语不清等神经功能障碍,更不会引发意识丧失,这是它与其他中枢性眩晕疾病的关键区别!
李明提醒,如果频繁出现与头位相关的短暂眩晕,可及时前往医院,医生会通过相关检查做进一步确诊,切勿自行诊断,以免混淆疾病,延误最佳治疗时间。此外,治疗耳石症也不用大刀阔斧。“医生会根据耳石脱落的半规管类型,通过特定的头位转动,引导耳石重新回位。”李明表示,复位后可能会有轻微的头昏沉感,这是耳石症恢复期的后遗症状,通常1—3天会消失,复位后建议48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保持良好的睡眠,帮助耳石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