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总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夏天不敢穿紧身衣,游泳也要裹得严严实实。现在摸摸这儿,平了!”9月3日,在德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乳腺科门诊,32岁的张先生(化名)撩起上衣,胸前仅留一个米粒大小的淡粉色印记,让人很难将其与外科手术联系起来。但正是这个看似普通的“小伤疤”,标志着省内乳腺外科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由该院乳腺一科袁超主任团队自主研发的“男性乳腺发育微创针孔手术”,正以“单孔、微痕、24小时出院”的优势,为被“男性乳房增大”困扰的群体带来新生。
回忆起被“乳房增大”阴影笼罩的日子,张先生的语气里仍透着一丝局促。这种在医学上被称为“男性乳房发育症”的疾病,虽不危及生命,却让无数患者陷入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困境。数据显示,我国18—45岁男性中,约3%—6%受此困扰,其中超70%因体型肥胖、激素失衡或药物影响发病。“很多患者误认为是发胖或发育异常,因‘病耻感’不敢就医。即便就诊,多数患者也因传统手术影响外观,拒绝手术。”袁超解释,传统开放手术切口长,术后胸壁会留下“蜈蚣状”疤痕;腔镜手术虽然隐蔽,但却需要多个0.5厘米的切口,术后肿胀期长、恢复慢。更关键的是,传统术式难以精准处理乳腺组织与脂肪的边界,极易导致“切不干净”或“过度切除”,造成术后外观较差。
为破解这一难题,自2015年起,袁超团队便开始针对男性乳腺发育的解剖特点展开研究。“最难的是在‘微创’和‘彻底’之间找到平衡。”袁超表示,男性的乳腺组织位于乳晕下,位置表浅但血供复杂,脂肪层厚,需要精准分层剥离。几年时间里,团队先后查阅国内外上千例临床影像资料,反复模拟手术路径,最终借助直径仅2.5毫米的特制手术器械,通过腋窝下针孔大小的切口,实现了“在米粒大小的切口内,精准完成腺体切除、脂肪抽吸及精准缝合”的技术突破。2023年,该手术成功完成首例临床应用,如今经过2年的临床验证,已累计为百余名男性患者解除病痛,患者年龄覆盖16-58岁。“再也不怕去健身房了”“几乎看不见疤痕”“胸部线条自然平整,终于实现‘穿衣自由’了”……翻看患者群的聊天记录,类似的反馈比比皆是,不少患者的生活因此“重见阳光”。
“由于传统观念中‘乳房问题只属于女性’的认知偏差,多数男性患者选择默默忍受,但这其实是需要被正视的健康问题!”袁超强调,推广技术的同时,团队还开通了“男性乳腺健康咨询专线”,为患者提供生理治疗与心理疏导相结合的一站式服务,并为低收入患者提供公益手术补贴。“我们希望通过技术创新与科普宣传,让更多人意识到,患病并不可耻,及时治疗才能重获健康生活。”袁超表示,下一步,团队计划将该技术推广到基层医院,让更多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微创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