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鲁西北大地,有一所承载着百年厚重历史的学府。它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初心,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在时代浪潮中砥砺前行,这就是平原一中。从制度根基到名师引领,从五育融合到心灵守护,从文化浸润到精神传承,平原一中用百年的坚守与创新,书写着卓越而厚重的育人答卷。
“治校之道,制度先行。”平原一中始终坚持“制度第一、校长第二”的原则,让制度成为管校治校、管人管事的根本遵循,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在制度建设的道路上,学校从未停歇。近年来,学校系统梳理并修订完善了教师管理、班主任管理、级部管理等一系列制度体系,让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每年召开的教职工代表大会,更是民主治校的生动实践——代表们审议文件、建言献策,让每一项决策都凝聚着集体的智慧,体现着师生的期盼。
以“使命、责任、团结、实干”为落脚点,学校重新厘清职能科室职责,构建起以教育教学为中心,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等多部门协同联动的高效运行机制。各科室、年级的工作标准明确清晰,推动学校标准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为确保制度落地生根,学校设立纪检督导室,对干部、教师日常工作进行常态化监督检查;设立“校长信箱”,定期召开教职工、学生座谈会,让师生的声音成为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如今的平原一中,管理更趋制度化、科学化,效率与活力并存。这种“用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的氛围,让全校上下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聚,为学校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
“师者,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平原一中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请进来、走出去、强内功”三措并举,打造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队伍。
“走出去”拓视野,“请进来”促提升。每年暑期,学校都会组织50名骨干教师赴高校、名校开展订单式、一站式培训,让老师们在与专家、名师的对话中更新教学观念;一年来,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德州学院等高校专家接踵而至,枣庄三中王慧等名师到校传经送宝,为教师成长注入源头活水。与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的深度合作,更让骨干教师们经历了教育教学观念的革命性转变。
“强内功”练真功,“传帮带”共成长。学校以“品读经典、滋养人生”为主题开展读书活动,以“立师志、修师德、练师功”为主线举办学术大讲堂、教师论坛,让学习成为教师的生活方式。“青蓝工程”结对帮扶,让青年教师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快速成长;“名师工作室”抱团发展,让优秀经验辐射全校。干部引领课、骨干教师示范课、青年教师汇报课……一系列赛课活动,让课堂成为教师成长的“练兵场”。
深耕教研改革,聚焦课堂提质。学校从新高考特点出发,推动教研从“研教”向“研学”转变、从“听课”向“评课”转变,构建起学校、年级、学科组三级教科研网络。集体备课中,“一个结合、两个发挥、三个到位、四个杜绝”的要求落地生根,每天一教研、一课一备成为常态,同层次班级统一学案、统一课件,让集体智慧照亮每一堂课。
师德师风是教师的“生命线”。学校制定《平原一中教师行为规范》,通过“比修养、比学习、比奉献、比业绩”主题活动,建立学校、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五位一体”评价机制,让师德师风建设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成长为教学骨干,一支“乐教善教、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正成为平原一中最亮丽的名片。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平原一中深入思考的教育命题。学校以“五育并举、融合育人”为导向,构建全环境育人体系,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充满梦想”。
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平原一中深耕“6+1”高效课堂,将“导、思、议、展、评、检、固”七个环节系统固化,让“学生学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成为课堂主线。在这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自我展示成为常态,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听众,而是课堂的主人。大单元教学的推进,更让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让知识传授与思维提升同频共振。
德育为先,铸魂育人。学校精心设计系列德育活动:开学第一课的国防教育,让家国情怀根植心间;“九一八”爱国励志教育,让历史记忆警钟长鸣;35公里远足拉练,磨砺意志品质;18岁成人礼,唤醒责任担当;高三百日誓师,点燃奋斗激情……这些活动如春风化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成长,在实践中涵养品格。
体艺赋能,绽放光彩。艺术体育节上,师生书画展墨香四溢,合唱比赛歌声飞扬;竞技赛场上,田径队在德州市中小学生体育联赛中连续斩获高中组团体总分第一名;辩论队连续在市级辩论赛中夺得桂冠,特别是2024年10月在山东省第六届普通高中学生辩论赛中摘得三等奖,张庆鑫、李梦欣同学获评“最佳辩手”。“生生有特长、班班有特点、学校有特色”的育人目标,正在这里变为现实。
从知识习得到品格塑造,从能力培养到责任养成,平原一中的“五育融合”之路,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坐标,为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教育是心灵的唤醒。”平原一中深知,健康的心理是学生成长的基石。学校以“心”育人为特色,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学生撑起一片晴朗的心灵天空。
专业阵地,护航成长。学校投入建设的心理辅导中心,是学生的“心灵驿站”——沙盘疏导区、音乐放松区、心理测评区、个体咨询室、情绪宣泄室、团体辅导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温馨的布置让学生备感安心。1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6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组成的专业团队,与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深度合作,为师生提供专业支持。
课程融合,浸润心灵。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本课程,结合新高考推进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让学生在认识自我、规划未来的过程中,增强心理韧性。分年级设计的主题活动更具针对性:高一的“考试焦虑应对”讲座,为新生减压赋能;高二的“提升抗逆力”团辅,帮学生直面成长困惑;高三的“心理赋能赢考”辅导,助学子轻装上阵。
全员参与,守护心灵。班主任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主题班会,《寸草心》《妈妈的模拟人生》等课程,让亲情与感恩直抵人心;针对青年教师的《关爱自我,学做幸福老师》分享会,让教育者先成为心灵的守护者。这种“疏、助、促、拓、渗、补”的多元模式,让心理健康教育无处不在。
凭借扎实的工作,平原一中先后获评“山东省学生发展指导示范基地”“德州市心理健康特色学校”。在这里,每一颗心灵都被珍视,每一分困惑都被倾听,学生在健康的心理环境中,向阳而生,逐梦前行。
百年的办学历史,为平原一中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学校以文化为脉,让每一面墙说话,每一处景育人,让“崇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精神,融入师生的血脉。
校史为根,传承薪火。校史展室里,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老故事,诉说着学校的奋斗历程。学校深挖历史上的名人轶事与奋斗故事,通过校史教育让师生感受先辈的进取精神,激发“为校争光、为国奉献”的责任感。学校通过公众号、电子屏、宣传橱窗等途径,持续宣传校训精神,让积极向上的氛围充盈校园。
阵地为基,处处育人。漫步校园,每栋教学楼、每条道路都有专属名字,路灯上的名师语录熠熠生辉;教室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风班训醒目上墙;走廊中,名人名言与学生作品交相辉映;校报、《视界》杂志,记录着师生的成长足迹。办公室文化、班级文化、宿舍文化各具特色,让校园的每个角落都成为育人的“隐形课堂”。
精神为核,凝聚力量。“一家人、一条心、一块干、一起拼”的一中精神,是学校的精神密码;“永远的创新、永远的改革、永远的进步”的追求,是学校的发展引擎。这种精神文化凝聚起全校师生的向心力,让大家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道路上,步履坚定,行稳致远。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这所鲁西北老校正朝着“百年名校、全省强校”愿景,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致力于培育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续写立德树人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