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第一缕阳光轻轻铺洒在德州市第一中学的校园里。林荫道旁,银杏叶沙沙作响,玉兰花静静开放,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这里的梦想与成长。
作为一所有着深厚底蕴的传统名校,德州一中始终秉持“和衷共济,追求卓越”的精神,在过去一年中,持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拓宽育人路径,用责任与智慧书写着一份有温度、有厚度的教育答卷。
参观苏禄王墓
清晨第一节课的铃声刚落,数学课堂上的板书细致展开,从最基础的公式推演开始,一步步引导理解难点。“低起点、小坡度”的教学原则得以贯彻,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跟上节奏,感受到进步的喜悦。教室内,目力所及皆是专注的神情,不时低头记录,也有在引导下走上讲台尝试解题的身影。
教学质量,是德州一中始终坚守的生命线。学校创新推出“三步走”教学质量目标:第一步,夯实基础,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第二步,提升能力,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第三步,追求卓越,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搭建更高平台。这一分层推进的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成长节奏,也让教师可以因材施教、精准发力。
教学研究也始终紧扣“真问题、准发力”。每周各科教研组都会围绕实际教学难题展开研讨,“如何解决学生作业拖拉?”“怎样突破易混淆知识点?”——这些都成为老师们集体智慧的焦点,教研不再浮于表面,而是真正服务于课堂。
更值得一提的是,人工智能正悄然改变这里的课堂。智慧教室、跨学科融合教学、AI辅助学案设计与作业分析……科技为教育插上了翅膀,也让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得更加高效、生动。走在教学楼内,不时可以看到教师利用智能平台进行互动教学,学生们通过平板实时反馈学习情况,课堂气氛活跃而又秩序井然。
今年,德州一中在高考中再传捷报:重点上线人数大幅提升,高分段学生数量明显增加,多名学子凭借优异成绩被国内顶尖高校录取。更令人振奋的是,学科竞赛方面也实现新突破,在2024年第4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山东赛区)复赛中,德州一中3名学子获一等奖,最终2人获得全国物理奥赛银牌。学校被授予“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金牌学校”称号,物理竞赛教练魏于凯老师被授予“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在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预赛)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山东赛区)决赛中,3人获得山东省一等奖,学校被授予“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先进单位”称号。
物理竞赛教练与荣获一等奖的同学:从左到右为袁卓然、魏于凯、姜耀珺、时梓熙
数学竞赛教练与荣获一等奖的同学:从左到右为赵一诺、沙志强、王欣瑞
竞赛不仅为升学拓展了通道,更是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毅力的全面锻炼。学生们敢于挑战、乐于钻研的精神,往往比奖项本身更珍贵——这是学校鲜明的育人理念。
课程建设方面,学校立足学生发展需求,成功开发8门校本课程。作为德州市唯一一所全国科学实验校,一中正着力构建更系统、更开放的科学教育体系,让课程真正为成长服务。生物实验室内,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创新课题研究;创客空间里,几名学生围坐一起调试自己编程的机器人。课程不再局限于课本,而是真正延伸到了动手与实践中。
下午4点后,是校园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光。篮球击地声、辩论赛上的激昂陈词、艺术中心的合唱排练……穿梭其间,你能真切感受到青春的气息。
课间“音乐快闪”
今年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与往年不同,学校推陈出新,让艺术真正“走”进日常:课间时分,一场突如其来的“音乐快闪”点燃整个校园,学生们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跟着节奏鼓掌、合唱;走廊里,悬挂的学生书画作品宛如流动的艺术展,不时有同学驻足欣赏、交流心得;礼堂内,英语戏剧展演正在上演,学生们用流利的口语和投入的表演诠释经典,台下掌声与笑声不断。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不仅锻炼了能力,更重要的是找到了展示自我的舞台。
英语戏剧展演
德育,亦被学校摆在突出位置。“阳光男孩”“优雅女孩”系列讲座,融入理想信念与国防教育的“开学第一课”,走进苏禄王墓、红绿彩博物馆等本土文化基地的实践……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培植着学生的家国情怀。
模拟考试后,常见有学生前往“情绪发泄室”短暂停留。有时是对着沙袋打几拳,有时是抱着智能安抚玩偶安静坐一会儿。压力宣泄出来,心情就好多了。
面对学业压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学校关注的重点。心语健康指导中心专门设置了情绪发泄室,划分出倾诉区、运动减压区及隔音呐喊区,让学生能够安全、私密地释放情绪。
学校还自编自导了心理健康情景剧《茧与破晓》,通过真实而又温暖的故事,帮助学生直面成长中的困惑。在“5·25”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期间,社会剧进课堂、青春有回甘、“爱的表达式拥抱”等活动陆续开展,让心理健康教育在体验中润物无声。有学生表示,通过这些活动,他们学会了如何识别情绪,如何与压力共处,也更愿意主动寻求帮助。
在德州一中,文化不仅是一种氛围,更是一种力量。校名、校徽的使用规范有序,“明古井”遗址被妥善保护,成为学生触摸历史的窗口;玉兰和银杏作为校花、校树,寓意高洁与坚韧。每年开学,学校都会组织新生参观校园,讲述一草一木背后的故事,让文化传承从感知开始。
“勤责致远”,这一核心理念已深深融入师生的行为自觉。在教学楼,图书角总有学生主动整理;在操场,运动器材使用后及时归位;在食堂,排队就餐井然有序。学生们还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参与班级文化建设,设计班徽、拟定班训、布置教室,每一个角落都体现着集体的创意与温度。
“做文明一中人”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每个人的日常。教师务实笃行,学生举止文明,整个校园散发着和谐、优雅的气息。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文化的浸润和人格的塑造。从德州一中走出的学生,不仅学业优秀,而且内心明亮、举止有度。
站在教育改革的潮头,德州一中以勤为笔、创新为墨,以丹心育英才之情怀,正奋力书写着立德树人的时代答卷。在这里,教育不只是知识的传递,更是心灵的唤醒、人格的塑造。这片沃土之上,正静待每一粒种子茁壮成长、每一朵梦想绚烂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