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坐不住、易分心、情绪暴躁?可能是“执行功能”出了问题!医生提醒:早期识别、科学干预是关键!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以前哪知道‘执行功能’这些事儿,光以为是孩子调皮、懒散。这回干预治疗之后,孩子转变明显,我们也安心多了!”9月初,7岁的壮壮(化名)在母亲张女士(化名)的陪伴下,再次来到德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康复与心理卫生科进行治疗。与3个多月前的坐不住、情绪暴躁等状态不同,如今的壮壮能安坐听课、积极回应,情绪也稳定了不少,已能顺利融入校园生活。

今年5月末,张女士带着壮壮来到医院门诊咨询。“上了半年学,粗心大意、丢三落四,动不动就爱发脾气!”说起壮壮的“小问题”,张女士又心急又无助。更让她苦恼的是,孩子上课小动作不断,屁股像扎了钉子,根本坐不住!随后,科室主任曾祥平为孩子进行了全面评估,诊断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这是一种以注意力无法持久集中、过度活跃和情绪易冲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不少家长可能都会遇到孩子类似的行为问题,却容易与‘调皮’‘不听话’混淆,其实这很可能是孩子大脑中的‘执行功能’出了问题!”曾祥平解释,执行功能就像是大脑的CEO,一旦罢工,会导致大脑对身体各感官传来的信息无法有效整合,进而影响行为、情绪与学习能力。“比如‘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挫折耐受力低,又或者做事情拖拉、磨蹭,晚上不睡、早上不醒,需要反复催促;个人物品也常杂乱无章,经常找不到东西,包括阅读时容易出现跳行漏字,难以组织自己的想法写成作文。”曾祥平特意强调,目前,执行功能缺陷被看作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主要认知缺陷,也是阻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的主要因素。

结合检查结果和壮壮的个体情况,曾祥平为他制定了药物+行为干预+父母培训及学校咨询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方案,家校医三方携手,为壮壮“扭转乾坤”。“和我想象的治疗过程不太一样,每周末科室都会给家长和孩子安排各自的课程,专业人员会带着孩子们一起,在课程中互动、反馈中提升。”张女士说,除此之外,关于家长的课程也由专业医生负责,帮助他们用更好的方式给予孩子奖励和设置限制,让亲子关系从“敌对与哄骗”变为“友好与积极鼓励”的状态,“平时还有线上的课程让孩子在家里练习,提升‘执行功能’。”张女士说。

经过3个多月的干预治疗,如今,壮壮不仅能专注完成20分钟的学习任务,做事丢三落四的情况也大幅减少,动不动发脾气的情况也很少出现了。曾祥平提醒,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存在此类问题,应及时带孩子到儿童康复与心理卫生专科就诊,早期识别、科学干预,能够极大帮助孩子改善执行功能,提升学习效率和社交能力,助力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