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绿植踩坑不断?业内人士:三招教你“避坑”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138元买的鸭掌木,以为是陶瓷盆,收到的却是塑料盆,叶片还带着枯叶,最多值100元!”近日,有部分消费者反映网购绿植被“套路”,从盆器材质到植株高度、叶片的数量和质量,实物与直播间或商品页描述频频不符,绿植网购乱象引发关注。记者在多家电商平台评论区发现,“货不对版”“质量差”已成高频差评关键词,而业内从业者则针对乱象给出了具体避坑建议。

消费者吐槽:

​低价背后藏“缩水”

“满心期待收到的绿植,拆开快递瞬间失望。”消费者王女士告诉记者,她上个月在某直播间下单了一盆标价138元的鸭掌木,主播承诺“陶瓷盆发货,植株高度超80厘米,叶片浓绿无枯叶”,但收到货时,陶瓷盆变成了薄款塑料盆,植株高度仅65厘米,底部还夹杂着3片枯萎的叶片。“联系客服,对方只说‘运输中正常损耗’,退款还要扣运费,感觉太亏了。”

记者翻阅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多家电商平台的绿植店铺评论区看到,类似吐槽并非个例。在一家显示本月行业热销的绿植店铺评论区,同样也出现了“和照片差太多”等类似的差评字样。记者观察到,消费者反馈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规格不符,例如标注“高度1米”的琴叶榕实际仅70厘米,“冠幅50厘米”的龟背竹叶片稀疏,远不如商品图茂密;二是质量堪忧,部分绿植到货时叶片发黄、根系腐烂,还有人收到“半枯状态”的植株,“像是放了很久的存货”;三是材质替换,直播间介绍说使用“陶土盆”“陶瓷盆”,但是消费者收到的是塑料盆,甚至有的收到“破损的劣质花盆”。

更让消费者纠结的是“低价陷阱”。在天衢新区盛泽园花卉市场从业六年的李女士透露,她的朋友曾在线上以60元价格购买了一盆1.5米高的天堂鸟,而同款绿植在线下花卉市场的价格普遍在150元左右。“高度确实没骗人,但叶片特别稀疏,只有5-6片,线下店里同高度的天堂鸟叶片能有10片以上,看起来更茂盛。”李女士解释,部分商家会用“低价”吸引消费者,却在“叶片数量”“植株健康度”上打折扣,“看似占便宜,实际买到的是‘瘦身版’绿植”。

行家支招:

三招避开网购绿植雷区

“网购绿植不能只看图片,要学会‘反向筛选’。”业内人士张先生结合经验,给出“选店、验信息、保售后”三点核心建议,帮消费者降低“踩坑”概率。

“选店”优先锁定有线下基地的商家。下单前查看店铺主页,优先选标注“自有种植基地”“支持线下考察”或“本地仓发货”的店铺。这类商家绿植多从基地直发,减少转运环节,能降低叶片破损、根系脱水风险,且株型、叶片状态更贴近真实。

“验信息”时,留痕并问清细节。避免“口头承诺”引发纠纷,下单前向客服或直播间要实时实拍图/视频,明确询问“植株实际高度(不含花盆)”“叶片数量”“有无枯叶病虫害”“花盆材质尺寸”,截图保存沟通记录;同时要警惕“超低价高规格”产品,如1.5米天堂鸟低于80元,需确认是否有“叶片稀疏”“幼苗期植株”等隐性缺陷。

“保售后”则要提前约定并留存证据。绿植属鲜活商品,需提前和商家约定售后,确认是否支持“开箱视频理赔”,收货时当着快递员面拍完整开箱视频,出现问题可凭视频申请补发或全额退款。

平台管控:

抽检、差评预警、售后保障升级

针对网购绿植乱象,记者了解到,目前各大电商平台已出台相关管控措施。

淘宝客服表示,平台对绿植类商品实施“抽检机制”,定期对商家的商品描述、规格参数进行核查,若发现“货不对版”,会对商家进行扣分、限流甚至下架商品处理;京东则在2024年11月发布的规则动态中提到了《京东开放平台绿植包活服务规则》,该规则规定消费者选购带有“N天绿植包活”(自签收次日零时起满N*24小时为N天)标识的商品,自签收商品之日起N天内可通过退换或售后入口申请退货或补发。

“绿植网购的良性发展,需要商家、平台、消费者三方合力。”从业者张先生说,商家需守住“如实描述”的底线,平台需强化监管,而消费者也要学会用“选店、验信息、保售后”的方法保护自身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减少‘被套路’的情况,让网购绿植真正方便又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