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改扩建学校223所、新增学位12.6万个……德州教育交出“十四五”亮眼答卷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10月11日,我市召开“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情况。

全面育人成效实现新提升

实施“大德之州、德润未来”德育工程,推动市县“教联体”全覆盖,推行学生体质强健、美育浸润、劳动养成、心理健康提升等系列行动计划,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已经形成。培育174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推广15分钟小课间,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

优质资源供给实现新提升

实施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工程,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23所,新增学位12.6万个,学前教育公办率提升近10个百分点、普惠率超95%,中小学超大班额“动态清零”,高中阶段学位供给率达到100%,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实现全覆盖。实施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781个,集并小规模学校298个。撤并小散弱中职学校4个,新建改扩建高职院校3个、中职院校15个,在全省率先开展中职与本科院校“3+4”、高职与本科“3+2”对口贯通分段培养,“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相互贯通的职教体系更加健全。

赋能地方发展实现新提升

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推广“订单班”等合作模式,在产业一线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持续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仅去年就转化科技成果130余项,合同成交额超1.7亿元。目前,全市应用型人才培养总规模约12.8万人,职业院校每年培训企业职工、社会人员等超过4.5万人次。

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新提升

“十四五”期间共招聘教师11398人,培育全国模范教师、齐鲁最美教师等580余人次。探索建立县域内教师综合调剂机制,选派近千名校(园)长、教研教学骨干到北京、江苏等地跟岗学习,教师队伍管理质效明显提升。为教师办实事26件,解决了编制、职称、待遇等一批“老大难”问题。

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新提升

10余所试点学校分层走班实现破题见效,小学低年级无纸笔评价改革荣获全省教育评价改革典型经验及案例一等奖;推进中考改革,增加艺术测试,将物理、化学由原来的等级表达调整为分数表达,纳入中考总分,体育成绩从30分提高到60分,建立13个十二年一贯制教育集团。

教育服务保障实现新提升

课后延时服务实现全覆盖,80%以上的中小学实现了在校午餐午休,为700余所中小学校、1.3万间教室配备护眼灯,惠及学生65万人。建成教育系统基金会10个,募集资金5000余万元。优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2.8万余名农民工随迁子女实现应入尽入。实现对各学段、各级各类学校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落实资金8.3亿元,惠及96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