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10月13日,我市天气放晴,为抓住有利时机,最大限度避免玉米霉变,保障粮食质量安全与农户收益,记者联系到德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首席专家、推广研究员李令伟,提出雨后玉米防霉变技术指导建议。
“首要管理措施是立即移除不透气覆盖物。”李令伟表示,天气转晴后,必须立即移除玉米堆上用于防雨的塑料布、化肥袋等一切不透气覆盖材料。此类材料在晴日下会使囤内形成高温高湿的“微环境”,极易导致玉米“捂汗”结露,加速霉变。
李令伟提醒,对于地面堆积、尚未囤起来的玉米,应立即将其转移至通风良好处,并充分利用广场、院坝等一切可用场地,进行摊薄晾晒。建议摊晒厚度不超过10厘米,每日翻动2至3次,以加速水分蒸发。待玉米粒水分显著下降后,及时储存。确保玉米囤底部通风:储存设施必须采用木架、砖块等垫底,离地高度至少30厘米,推荐达到40厘米以上,确保底部空气流通。堆垛高度建议不超过1.5米,以利于通风散热,避免内部积热。可使用家用风扇强化通风,将出风口直接、紧密地对准玉米囤底部的通风空隙,由下向上强制送风。
移除覆盖物后,应根据玉米状态,实施分类管理。若检查发现玉米囤内温度明显升高、有闷热感,或已出现酸味、酒糟味及零星霉斑,必须立即组织“倒囤”,将玉米取出摊开晾晒,彻底散发积热与湿气,待其完全冷却后方可重新入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