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第一至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德州共有18个项目入选。这些项目涵盖民间文学、传统舞蹈、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及民俗等多个门类。
入选项目中,“四女寺的传说”以其约两千年的流传历史,成为德州孝道文化的重要载体。该传说通过四位女子植槐侍亲的感人故事,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作为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起“两河牵手”的文化脉络。
传统舞蹈“牛斗虎”起源于平原县,已有150余年历史。它融合舞蹈、武术、鼓乐于一体,通过牛虎相斗的激烈场景,展现了劳动人民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精神品格,是乡土气息浓郁的文化符号。
拥有百年传承史的“安家拳”,博采众长,内外兼修,强调“若习武、先做人”的门规,培养了习练者正直坚韧的品格,至今在国内外广泛传播。
历史悠久的“德州杂技”可追溯至春秋战国,以其“惊、险、奇、美、绝”的特点享誉海内外。近年来,德州杂技不断创新,原创剧目《山水国潮》入选国家级展演,并多次赴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
“德州剪纸”风格粗犷而不失细腻,深深植根于鲁西北的农耕生活与运河文化,作品如《光芒万照》剪纸长卷曾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源自宋金时期的“德州窑红绿彩”陶瓷烧制技艺,开创了中国釉上彩绘的先河,其红绿相映的鲜明色彩,成为大运河文化带上的璀璨明珠。
在美食领域,“老德州十大碗”承载着地道的民间宴席记忆;“禹城扒鸡”以其三百年的技艺传承和“五香脱骨”的特点闻名遐迩;“齐河酱牛肉”凭借祖传秘方与百年老汤,风味独特。历史悠久的“耆红古法葡萄酒”与“邢侗雪莲酒”则分别以独特的酿造古法传承数百年,耆红古法葡萄酒屡获国际殊荣,而邢侗雪莲酒历史上曾贵为皇家贡品。
此外,“王氏五香面”巧妙融合“药食同源”理念,“火枣”技艺蕴含着深厚的中医药价值,在历史上甚至为革命事业做出过贡献。
宁津县的“棠湖埙制作技艺”复现并发展了古老的埙乐文化,通过校园传承焕发新生。“武城传统手工打结地毯”技艺精湛,图案精美,被誉为“毯上毯”,远销海外。充满童趣与祝福的“夏津老虎鞋”,是寓意孩子健康成长的吉祥物,如今已作为文化名片走向国际。
在传统医药领域,“李氏脊椎疗法”以柔性的正骨手法为特色,百年传承,惠泽大众。
民俗活动“糜镇二月二簸箩节”已有530多年历史,是集农耕物资交流、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盛会,促进了当地汉回民族的团结与经济繁荣。
此次18个项目的入选,是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里程碑。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承载着德州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也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经济和情感价值。
下一步,德州将继续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和活态传承,深入挖掘其当代价值,让古老技艺与民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更加迷人的光彩,为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乡村振兴和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