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5年历史!德州市石芦街小学校史馆开馆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今年,德州市石芦街小学迎来建校135周年庆典,10月16日,该校精心打造的校史馆正式开馆。作为德州历史最悠久的学校,这座承载百年文脉的校史馆通过百余件珍贵展品,生动展现了德州教育的薪火相传。

校史馆位于该校西北侧,占地60余平方米的展陈空间内,珍藏着跨越三个世纪的教育记忆:从清末正谊书院的房脊屋兽、民国时期的毕业证书,到上世纪60年代的教师合影、黑胶唱片,以及各具特色的教学用具,百余件展品构成一部立体的教育发展史。

b845b93d-c164-499d-b941-3170bf77d494.png

其中,镇馆之宝“石芦之石”——1890年“正谊书院”时期的门当,尤为珍贵。在历史照片中可看到书院的原始样貌——两个门固定住门楼、门槛,它既是书院作为德州八大书院之一的历史见证,也记录着校园建筑的时代变迁。2015年校园重修时,这件沉睡百年的文物重见天日。

开馆当日,学生们在展柜前流连忘返。当老师讲解90年代幻灯机的投影效果、电磁教具的使用原理时,孩子们不时发出惊叹。从手摇电铃到多媒体设备,这些展品串联起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演进轨迹。

“自2009年起,学校就启动校史资料搜集工作,不少老校友自发将相关的物品送到学校,投稿讲述在校故事,为学校传承贡献力量。”该校总务主任姜春峰介绍,老师们自发参与搜集史料,骑着电动车、自行车走街串巷,寻访老校友,核实校史,馆内展出物品便是其中一部分。

为活化校史资源,该校还将收录来的历史资料编辑成书,著有校史教材《正谊石芦》,为我市首个校史课程。每个新生入校后,该书与教材一同发放到学生手中。如今,“爱国将领刘特夫”“正谊明道精神”等故事深入人心,每个小学生均能开口讲一段学校的历史。

“这座校史馆是凝固的校训、行走的思政课。”该校校长付韦莎说道,135年历史凝结为一座校史馆,泛黄的照片是黑板,实物档案是课本,这里既是文化传承的基因库,更是立德树人的实践基地。

相关新闻

德州市石芦街小学历史悠久,从1890年官办“正谊书院”到德州的教育行政机构“劝学所”,从民国时期“国民学校”到日伪期间“卢家井初级小学”,从新中国命名的“石芦街小学”到具有时代烙印的“育新街小学”,再到1983年复名的“石芦街小学”,迄今已有135年历史。

学校的前途命运同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见证着中华民族的屈辱、觉醒、奋起、胜利的恢弘篇章。

“正谊书院”之名取自董仲舒“正其谊不计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社会主张,其意为“匡扶正义而舍私利,宣明大道而弃功勋”,倡导重义轻利、先义后利。

在135年历史长河中,不断弘扬与丰富“正谊明道”精神内涵,践行“正贯人生、明行天下”育人校训,将传承的精神财富,转化成莘莘学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发读书的不竭动力,在新时代升华为“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石芦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