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时集派出所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紧围绕“运用法治思维破解基层社会治理难题”这一主线,聚焦“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目标,持续深化警务机制改革,创新工作方法,积极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警网融合,绘就矛盾化解“同心圆”
时集派出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突出“派出所主防”职能定位,依托“警格+网格”双网融合机制,推动要素集中、服务前移,确保问题在网格内解决。
10月1日,社区民警韩启伟在下乡走访时,接到网格员老赵的电话,称有两位村民因收割作业产生纠纷。玉米收购商逯某认为李某使用收割机收获的玉米苞皮过厚,请求调整机械未果后,李某提出如不继续收割需支付500元误工费,双方争执不下。韩启伟立即联合网格员老赵赶赴田间,就地开展调解。通过“讲清法律、说透情理、找准症结”三轮沟通,最终促成双方互谅互让,纠纷圆满化解。
该案例是“警网融合”赋能基层治理的缩影。目前,时集派出所已在全镇71个自然村全面建立该机制,充分发挥乡镇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本土优势和社区民警“懂法律、知政策、会调解”的专业优势,构建起多元参与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今年以来,该所共摸排安全隐患15处,化解率100%,辖区警情连续三年稳步下降,基层治理效能持续提升。
多元共治,法治保障强根基
本着辖区企事业单位、学校、流动人口聚集的实际,时集派出所着力构建人民、行政、司法调解对接融合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创新打造“大超工作室”。该工作室由具备律师执业资格的所长于清超牵头,整合司法所、律师事务所及专职调解员等力量,聚焦关爱留守儿童、重点领域治理、热点问题回应、网格深化、企业帮扶等重点任务,为群众提供涵盖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心理咨询、纠纷调处在内的“一站式”服务。
今年3月份,患者家属刘某因妻子术后并发医疗损害事件向医院提出赔偿诉求,双方就赔付金额存在较大分歧。刘某曾发表过激言论,存在矛盾进一步激化的风险。接警后,时集派出所充分发挥“大超工作室”作用,联合多方力量积极开展化解工作,给予当事人法律援助服务,引导其从法律渠道解决争端。经多轮调解,医院同意赔偿李某华医疗及护理费7万元,并于10个工作日内一次性赔付到位,矛盾纠纷得到依法妥善解决。
依托“大超工作室”,时集派出所在全镇范围内逐步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服务精准、覆盖全面”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新格局。并对已化解的纠纷实行跟踪回访,切实巩固化解成效;对未能一次性解决的复杂矛盾,民警则主动上门走访,耐心听取当事人诉求,引导群众依法解决,有效防范“民转刑”案件发生。
时分讲堂,宣防融合树品牌
为扩大宣传覆盖面、强化宣防实效,时集派出所立足“时”字特色,创新打造“时分讲堂”品牌。该品牌突破传统宣讲“一屋一课”的局限,将宣讲阵地从固定教室延伸至田间地头、企业车间、校园课堂等生产生活场景,实现“群众在哪里,课堂就开到哪里”的动态宣防格局,力求受众“十分”满意。
“大叔大妈,都围过来听听哈!现在骗子的手段五花八门,尤其是咱农民朋友们,千万要留个心眼儿,别让骗子钻了空子……”正值秋收季,民警在农忙间隙手持宣传单,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围坐的大叔大妈剖析诈骗套路。在工厂车间,民警在车间角落摆起简易宣传角,针对“刷单返利”“投资理财”等高频骗局进行精准预警。在校园课堂,民警通过情景剧、动画短片,围绕网络安全、防欺凌开展互动教学,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时分讲堂”作为时集派出所创新打造的品牌宣防阵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累计开展专题宣讲80余场,覆盖群众3万人次,辖区电信网络诈骗发案率同比下降31%,各类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近20%,真正实现了“宣防一尺、平安一丈”的治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