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几天的降雨导致地里湿度过大,普通收割机下不去,多亏了履带式收割机及时到位,全村的玉米才得以顺利收完。”10月20日中午,在夏津县郑保屯镇珠东村的田埂上,村支书王家平望着颗粒归仓的玉米,连日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近期,夏津县遭遇持续降雨,农田积水严重,给秋粮收获、储存及后续小麦播种带来严峻挑战。面对紧急形势,郑保屯镇迅速响应,积极统筹调配各方力量,秉持“抢”字当头理念,全力保障秋粮及时收获、安全入仓。
要稳住群众的“心”与“粮”,首要任务就是攻克生产道路出行难题。郑保屯镇多个村庄第一时间组建了以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为主的排涝突击队,迅速调配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设备,动员干部群众共同投入抢排工作。通过开挖排水沟、清理淤泥,道路泥泞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为收割机、脱粒机进地作业创造了条件。郑保屯村党支部书记黄亮存介绍:“我们坚持‘雨停即动’,抓住降雨间歇期,确保机械能下地、粮食能运出。”
排涝难题得解,抢收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面对普通收割机难以施展拳脚的困境,镇政府主动出击,积极为种粮户牵线搭桥,联系调配了5台履带式收割机。此外,珠东村支部书记王家平自费购置的一台履带式收割机,不仅大幅加快了本村的抢收进度,还支援了周边5个村庄,累计抢收玉米近500亩,有效缓解了周边区域的秋收压力。与此同时,王家平所在的珠东村还创新实施了党员干部“联户包地块”的责任机制——每个地块都明确了具体责任人,真正做到了“地块有人盯、农户有人帮”,这一举措让村民在秋收时节倍感踏实与安心。
在七屯村,村民廉玉福则通过“设备升级”,破解了潮湿玉米脱粒难题。今年受降雨影响,部分玉米含水量偏高,传统脱粒机不仅效率低,还容易造成玉米粒破损,这让不少村民犯了难。看到这一情况,廉玉福主动购置了一台移动式脱粒机,这也是全县首台针对潮湿玉米槌的移动式脱粒设备。“这台新设备真是‘神器’,再湿的玉米也能脱得又快又干净,脱粒效率比传统设备提高了不少,还能减少玉米粒损耗。”廉玉福表示,这台设备不仅解决了自家玉米脱粒的问题,还帮助周边村民处理潮湿玉米,成为秋粮收储的又一助力。
解决了收割和脱粒难题,如何确保潮湿的粮食不变质,成为摆在郑保屯镇干部群众面前的又一道关卡。为从源头规避粮食霉变风险,镇政府提前谋划、统筹布局,在全镇范围内合理设置了9个粮食烘干点和17个晾晒点,每个烘干点都配备了专业的烘干设备和工作人员,提供24小时不间断烘干服务,日烘干量达1400吨以上。“不管是自家种的几亩玉米,还是合作社的大批粮食,送到烘干点都能及时处理,工作人员还会现场指导怎么储存,特别方便省心。”正在邢庄村烘干点排队等待的村民老曲,对镇里的这项举措赞不绝口。全镇统筹的烘干晾晒服务,不仅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更有效保障了秋粮质量,让每一粒粮食都能安全入仓。
据了解,郑保屯镇全镇玉米种植面积为4.77万亩,截至目前,已收获4.6万亩。在整个应对降雨挑战、保障秋粮收获的过程中,郑保屯镇形成了全方位的攻坚态势,以切实有效的行动守护了秋粮收获,为全年农业生产的稳定向好筑牢了坚实根基,也让广大群众的“粮袋子”更稳、心更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