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例!庆云首笔污水处理专项贷款成功落地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近日,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庆云县支行为庆云县康泉污水处理有限公司发放全市首笔污水处理专项贷款1350万元,用于污水处理厂一二期设备及技术升级改造和三期扩容提标项目建设。这笔贷款的落地不仅破解了污水处理项目融资难题,更标志着庆云县绿色金融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迈出关键一步,为绿色产业循环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民生所盼:污水治理的“资金渴盼”

污水处理是城市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却长期面临“投资大、周期长、抵押弱”的融资困境。本次获得贷款的庆云县康泉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是该县核心污水处理企业,其一二期设备及技术升级改造项目于2024年列入国家重大项目库三年滚动计划的重点工程,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成后将实现三大效益升级:环境效益上,日污水处理能力将提升2万吨/天,年消减COD总量3731.76吨、氨氮总量226.3吨,污水处理水质稳定达标准Ⅳ类;社会效益上,服务整个县城及周边、受益人口超14万人,进一步完善城乡污水收集处理体系;经济效益上,再生水可广泛用于工业冷却、城市绿化等领域,预计每年为企业及周边用户节省用水成本460万元,每年节省水资源12000立方米。

项目推进过程中,企业因传统抵押物不足、未来收益测算复杂等问题,资金筹措一度陷入停滞。庆云县通过“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活动得知企业融资困境,主动协调县农行主动对接,将项目纳入绿色信贷重点服务清单,开启专项攻坚。

破局之路:首笔贷款的“攻坚答卷”

作为德州市首例,该笔贷款无先例可循,从项目调查评估到流程审批均面临多重挑战。庆云县金融运行监测中心以“政银企协同”为抓手,联手县农行逐一破解堵点难点。

创新担保模式,破解“融资无门”困境。针对污水处理企业抵押物匮乏的核心问题,打破传统信贷思维,联合相关部门挖掘权益价值,创新构建“第三方担保+未来收益权”的双重风险缓释机制。将企业母公司山东华通作为核心担保,追加企业污水处理收费权担保,参照应收账款质押规则明确价值评估标准,并由企业实际控制人提供连带责任担保,有效打消风险顾虑。

开辟绿色通道,跑出“审批加速度”。为匹配项目建设工期,启动绿色信贷专项流程,实行“优先受理、优先调查、优先评审、优先放款”政策。通过简化审批环节、压缩决策时限,将原本需15个工作日的放款审批流程缩短至5个工作日,确保资金及时到位,保障项目按期推进。

未来可期:生态金融的“持续发力”

目前,该笔贷款资金已精准投放至设备采购、土建施工等关键环节,项目已进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资金使用合规可控。

下一步,庆云县将以此次贷款落地为起点,深化绿色金融服务。一是建立跨部门协同工作机制,加强金融、财政、产业、环保等领域协调配合和政策配套,形成有利于绿色金融发展的制度机制。二是持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梳理绿色制造、绿色生态、绿色产业、绿色设施等绿色项目及企业,探索组建全县“绿色金融”项目库,建立项目库推送项目跟踪机制,一企一策设计融资服务方案。三是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信贷产品创新,积极探索长期限、低利率的污水处理专项信贷产品包,强化对银行机构绿色金融评价结果运用,对绿色信贷增量或余额占比达标的金融机构优先给予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