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冲称象”的故事,千古流传,它不仅是一个智慧的典故,更蕴含着“转化与替代”的数学思想。如何将这样一个经典故事转化为一堂生动的数学课?又如何科学地评价这堂课的设计与实施?近日,夏津县双庙镇中心小学数学教研组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以杜杉杉老师的《曹冲称象的奥秘》课例为镜,借助AI课堂智慧平台,共同探寻一堂好课的设计与评价之道。
活动伊始,全体数学教师共同观摩了《曹冲称象的奥秘》课例。杜杉杉老师巧妙地将故事作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 提出策略—模拟称象— 数学建模(等量替代)— 知识应用”的完整探究过程。本次教研活动打破了传统的听评课模式,通过“课例观摩+AI报告解读+专题研讨” 的形式,实现了从经验直觉到科学实证的教研升级。
观摩结束后,教研活动进入了核心环节。杜杉杉老师基于AI课堂智慧平台生成的课堂行为分析报告,从教师能力分析、教师课堂行为分析、学生课堂行为分析三个维度对这节课进行了精准的“CT扫描”。同时做了《如何去设计和评价一节课》的报告。
活动的最后,教研组长杜杉杉老师对本次教研进行了总结: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我们对课堂的‘设计’与‘评价’,所有的一切都不是孤立的环节,而是紧紧围绕着一个共同的‘北极星’——教学目标。一堂好课,始于精准的目标设计,成于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巧妙教学行为,最终显现在学生达成目标的学习成果上。
“此次教研活动,是一次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的碰撞,更是一次教学评一体化思想的生动实践。我们不仅看了一堂好课,更学会了一种科学分析课堂的方法。”校长孙洪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