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讯 记者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截至10月23日,全市秋粮应收面积855.77万亩,收获面积797.96万亩,占应收面积的93.24%。
应对“三秋”期间极端天气,我市精准施策、多点发力,聚焦农机装备保障与应急作业队伍建设两大关键环节,强化部门协同与市县联动,扎实做好玉米抢收及湿粮烘干晾晒应急准备。
连日来,各地抢抓晴好天气,争分夺秒抢收玉米。“三秋”期间,全市检修农机具25万台(套),储备大中型拖拉机1.4万余台、履带式收获机械386台,引进跨区作业机械作为补充,备用水泵7万余台。同时,向社会公布220个粮食烘干点服务热线,400余台烘干机全面启动,日烘干能力达6.9万吨。市、县两级积极组织开展代烘服务,并协调县域间烘干能力互补。此外,全市组建起覆盖市县乡三级的“三秋”生产帮包指导组,汇聚党员干部、技术专家等精干力量7000余人,逐级包保,责任到人,构建起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战三秋、保粮安”指挥帮扶体系,确保秋收秋种有序推进。
就小麦播种,农技专家提醒,要确保播期服从墒情,播期服从整地质量,播量要和播期相对应,坚决做到宁可晚播,也要适墒。要采用“四补一促”为重点的小麦晚播应变栽培技术,即:以种补晚,选择中多穗型品种,做好种子包衣,避免“白籽下地”;以好补晚,切实提高整地质量,杜绝在土壤过湿情况下抢耕抢种。对推迟时间较长的晚播地块,可因地制宜采用深松、旋耕、免耕播种等方式进行整地播种;以密补晚,要根据“早播少播、晚播多播”原则,视情加大播量;以肥补晚,播种时要施足底肥,增强小麦抗逆能力;以促为主,田管措施适当前移,适时开展镇压划锄,保墒增温,促苗早发快长。对于苗情偏弱的地块,肥水要前移,促苗情转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