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241个城市社区实现“智慧升级” | 德州云-德州晚报全媒体

    岔河社区工作人员查看智慧社区数字治理场景

72岁独居老人足不出户,家中“养老管家”就能完成血压测量;智慧平台将高龄补贴人员名单推送给社区工作人员,工作人员上门服务……近年来,德州持续推进智慧社区建设,打通城市数字化管理“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市241个城市社区接入数智社区公共服务平台,让群众享受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便捷服务。

“养老管家”守护独居老人

“小度小度,测量血压。”10月22日,在天衢新区长河街道星凯国际广场小区,72岁的独居老人苏玉珍对着家中一台智能音箱发出指令,很快便完成了血压测量。这个由社区为独居老人免费提供的“养老管家”小度,逐渐成为独居老人的生活新伙伴。

星凯社区工作人员张嘉儒介绍,“养老管家”智能终端集成了紧急呼叫、健康监测、生活服务三大核心功能,“当老人突发身体不适时,只需点击紧急求救红色按钮或语音呼救,系统便能第一时间联系到社区网格员。”此外,“养老管家”还提供通讯录(涵盖小区附近门诊、药店、送餐电话)、健康监测、老年大学线上课程等功能,科技赋能让老人居家养老更安心。

同时,星凯社区通过搭建多维度网络服务平台,将政务办理、便民服务、社区治理等功能全面整合。居民只需动动手指,就能在“爱山东”App办理多项政务业务,或在“文汇邻里”微信小程序上参与社区活动报名,办事效率大幅提升。星凯社区卫生服务站不仅为居民建立了详尽的电子健康档案,还提供自助体检、数据查询等一站式健康管理。

民生服务有了“智慧大脑”

近日,德城区广川街道岔河社区工作人员刘晓旭在例行查看智慧社区数字治理场景时,发现平台自动推送了一条信息:辖区10月新增一名刚满80周岁的老人。根据系统提示的住址,刘晓旭立即上门走访,向独居老人王化兰详细介绍了高龄补贴的相关政策与办理流程。

这得益于德城区正在深入推进的智慧社区数字治理体系建设,实现了民生服务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德城区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张怡宁介绍,该中心通过将智慧社区平台与一体化大数据平台县级节点深度融合,打通了省、市层面的婚姻、社保等19类数据接口,实现了对全区50万人口数据的自动比对和智能分析。

“传统社区服务多依赖居民前来询问或大规模摸排。现在,智慧平台能精准识别出符合政策条件的人员,直接将名单推送给对应的社区工作人员。”张怡宁介绍,这种模式使得社区工作者可以“按图索骥”,通过电话或上门进行“点对点”服务,极大提升了精准度和响应速度。

刘晓旭告诉记者,智慧社区数字治理场景每月自动推送信息,社区可及时掌握。

基于这一智慧平台,德城区还打造了“高龄认证”“医保扩面”等一系列惠民应用场景。从被动等待到主动发现,从“大海捞针”到精准服务,德城区依托智慧社区建设,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与基层工作人员“少跑腿”。

241个城市社区接入“数智平台”

近年来,德州市持续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聚焦居民实际需求与社区发展需要,通过健全机制、市场参与、平台搭建、场景创新等举措,不断提升社区数字化治理与民生服务能力,让城市管理更精细,居民生活更便捷。

健全完善了“市—县(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联动机制,并构建起“街道(镇)—社区(村)—物业—市场主体—社区居民”五方协同共建格局,进一步加大智慧社区建设的统筹指导和协调推进力度。同时,创新探索智慧社区建设市场化融资渠道,引进云快充、丰巢等30余家企业参与社区共建,推进智慧便民设施进社区,2025年在全市试点社区安装智能充电桩等2000余套智慧便民设施,更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

如今,德州已建成并广泛应用数智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全市已接入241个城市社区,接入率达到100%,服务群众近20万人次。